「食少支煙健康點」?騙你的

A+A-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近日作出溫馨提示,食一支煙與食一包煙,對於患上心臟病的機率,一樣有巨大影響。 「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劇照。

尼古丁牽引著萬寶之路,香港屢行積極禁煙多年,罰則漸重,惟新意欠奉,只停留在稅項增加一途。繼 2009 年和 2011 年兩度加稅之後,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早前提議再度加稅。煙價飛升,燒錢散財,雖期待可減少煙民,但礙於鄰近中國,私煙情況嚴重,根據牛津經濟研究在 2016 年發表的「亞洲十六國私煙問題研究報告」,香港的非法煙草交易便佔整體 27.5%,而且螞蟻搬家的走私方式難以杜絕,增加煙稅對庫房以外的實際效用不大。

反觀外國的嚴格禁煙措施,尤其英國,作為歐洲反吸煙運動的火車頭,自 1998 年政府發表 Smoking Kills – A White Paper on Tobacco,過去 20 年,除了煙民數字銳減,亦不留情面把煙草商迫到無路可逃。除了連番加稅和禁止賣廣告等基本動作,各便利店和超市售賣香煙的櫥櫃都需要密封式遮擋,而包裝盒上不但要貼上 Smoking Kills 警告字句輔以爛牙、爛肺和陽萎等阻嚇性照片,如今更不能印上品牌商標,將煙草商的宣傳效用降到零。

英國禁煙運動手段強硬,卻為社會主流接受,其中一大原因是各大學府都願意跟政府站在同一陣線。在 10 年前,以倫敦大學學院為首,便發表 Beyond Smoking Kills 提出了「愈窮愈抽煙」的觀點,認為英國富裕地區的吸煙人口遠低於其他地區,是由於教育水平和健康意識較高,而低收入人士因為生活無趣,才會抽煙,而且抽煙會令他們經濟負擔更多,更難於脫貧。

繼社會學之談,如今再有醫學界專家提出佐證,連退而求其次的「一支得啩?」都不放過。

報道指,廣大煙民的頭號殺手,癌症只排第二,心血管疾病才是第一。

不時有人對身邊的煙民苦心勸言:「食少支煙啦」,這當然是體貼的提示,要一刀戒斷或強人所難,逐步減少抽煙數量,對健康始終有益。而部分半戒煙人士亦常抱著「一日一支煙」的心態,當是從良的第一步,以為對身體健康無傷大雅。不過,倫敦大學學院作出溫馨提示,食一支煙與食一包煙,對於患上心臟病的機率,一樣有巨大影響。

以數字計算,食一支煙的致病率應該是食一包煙(20 支)的 5%,即是對健康的損害程度輕微 20 倍。但這並不是普通的數學題。BBC 近日引述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報告指,即使是「一日一支煙」的煙民,患心臟病的機率仍然比常人高出一半,中風機率亦較非煙民高出 3 成。

負責是次研究的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 Allan Hackshaw,回覆 BBC 表示:「如今在不少國家都有這股趨勢,重度吸煙者認為只要減少抽煙數量,便完全不成問題。對於癌症之類的疾病,確是如此。」然而,廣大煙民的頭號殺手,癌症只排第二,心血管疾病才是第一,佔所有吸煙致死個案的 48%

「一支得啩?」醫學專家並不同意。

另外,儘管一般的說法是男性煙民口味較重,女性煙民則普遍喜歡抽濃度較淡的薄荷煙或淡煙,研究結果則顯示這與健康狀況非無關,甚至剛好相反。「一日一支煙」的男性會患上心臟病的機率是 48%,中風是 25%;而「一日一支煙」的女性,心臟病機率卻高達 57%,中風是 31%Hackshaw 強調:「聲稱每日只抽一至兩三支煙的人,總以為自己所承受的健康風險可以降低到一日抽整包煙的 20 分之一,但數據明確反映,是遠遠高過 20 分之一。」

就如研究報告的結論:「由吸煙引致的心血管疾病,其實並無安全範圍可言。」面對心臟病和中風兩大致命重症,除非是完全戒煙,否則,只減少抽煙數量,其實並無作用。

牛津大學行為醫學系教授 Paul Aveyard 贊同是次研究,認為資料甚具參考價值,亦證實了「輕度吸煙者有高度心血管疾病風險」這個流行病學者長久以來的推測。不過,實際情況跟醫學分析稍有不同,他指出,並不能一口斷言「一日一支煙」的做法完全無用。「對於嘗試減少依賴尼古丁的煙民來說,當開始轉用尼古丁替代劑或者電子煙,當中有很大部分最終都成功戒煙。因此,它變相也真的減低了抽煙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