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實耿直,堅持研發無添加的亨氏茄汁

A+A-

在所有放進口的東西都要有機、自然、無添加的時代,方便為上、以味道口感滿足大眾明顯已是老思想,加工食品、醬汁雖可存放,但光只是防腐劑,也足以令人退避三舍。原來早在百多年前,美國老牌食品公司已有此自覺,製作出無化學防腐劑的茄汁。「國家地理雜誌」近日就有專文,講述關於食物安全的另一段類歷史

瓶裝茄汁在 19 世紀首次出現在美國市場上,但因沒有防腐,容易出現衛生問題。到 19 世紀後期,製造商添加化學防腐劑可以減緩瓶子中的分解作用(decomposition),茄汁才變得不易腐壞。而摒棄有害防腐劑的現代茄汁則出現於 20 世紀,由美國食品製造商巨頭亨利.亨氏(Henry J. Heinz)及一位聯邦政府化學家帶來。他們同樣認為:不安全及難以信賴的食物,是日益嚴重的國家問題。

Harvey Washington Wiley 當時是美國農業部化學部主管,自 1880 年代起,已一直推動食品安全標準。這個小部門亦是當時唯一負責食品質素的聯邦部門,轄下化學家曾揭露許多食物安全問題,包括麵粉中的石膏、肉桂中的磚灰、不顧後果地使用甲醛、硼砂等未經檢驗的防腐劑。但作為食品製造商,亨氏的立場則令人意外,特別是對於想阻止任何食品及飲品標準出現的同行來說。

亨氏是企業家,但不只以利益掛帥的耿直性格,可能源自其出身。他 1844 年於美國匹茲堡(Pittsburgh)出生,父母是德國移民,為虔誠的信義宗教徒。亨利是長子,在信義學校接受教育,母親亦堅持按照基督教規訓予以教導,亨利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他在 10 歲時,擁有了自己的小花園,開始用手推車將農作物送到當地雜貨店出售,後來又用小玻璃樽裝起辣根販賣。商業角度來說,農作物多裝入彩色玻璃樽出售,有時是出於美觀,有時是想令人看不清楚當中好壞,但年輕的亨利則是故意使用透明玻璃樽,以便客人能看清楚。直到 1888 年,他 44 歲時建立自己的食品製造業務,即廣為人知的亨氏食品公司(H.J. Heinz Company)。

亨氏位於匹茲堡的博物館 Senator John Heinz History Center 。

公司在 1896 年時生產大約 60 種產品,到 20 世紀初已增加到 200 種。亨氏可謂是大師級的宣傳者,用會發光的廣告牌、彩繪馬車,到世界博覽會作展示,以宣傳其產品。但亨氏相信宣傳以外,產品要優質,才值得信賴。他讓公眾參觀匹茲堡的工廠,以了解當中的衛生情況和員工待遇。他又建造溫室,試圖種出最好的水果及蔬菜品種,亦繼續使用透明玻璃盛載產品,更創造了八角型的樽,顧客可以從多角度看清楚醬汁。

不過,由於成分仍是以番茄為主,無其他添加劑的茄汁,成為有利細菌、黴菌及其他微生物滋生的環境。到 19 世紀末,與其他製造商一樣,亨氏在其茄汁中使用化學防腐劑,起初配方來自他的母親,用樹皮提煉出的水楊酸,後來也轉向當時流行的防腐劑苯甲酸鈉(sodium benzoate):工業製造、廉價、無味、有效。但當 Wiley 及其他科學家開始提出有關防腐劑的安全性問題時,引起了亨氏的注意。

亨氏要求公司總經理兼堂兄弟 Sebastian Mueller 著手研發不需要化學添加劑的調味料。Mueller 警告,這些調味料開發成本高,而且亨氏一向提供退款保證,擔心不含防腐劑的茄汁容易變壞,將導致退還情況有所增加。但亨氏堅決嘗試有更長保質期的自製茄汁配方,為此,配方中要有殺菌酸性,關鍵之一是醋及果膠酸的平衡,這對番茄質素及果肉含量要求較高。茄汁傳統上會混合其他醬汁,但為了避過防腐劑,公司選擇將茄汁本身變得更濃稠,成為了今日茄醬的基調。

亨氏開始利用廣告公開宣傳其產品無添加。當食品安全倡導者於 1905 年與總統羅斯福會面,以敦促立法時,亨氏代表加入了他們的行列。翌年,Upton Sinclair 的小說「屠場(The Jungle)」 出版,書中充斥著芝加哥肉類產業的可怕細節,轟動整個行業。總統、國會,甚至大多數製造商,始意識到相關法例的必要性。

美國在 1906 年 6 月成立肉類檢驗法及無添加食品及藥品法,以法律保護消費者。正好此時,亨氏的新型無防腐劑茄汁已研發出來,隨著該公司的宣傳活動,以及得到政府食品局標準認可,成為美國茄汁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