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上映的電影「潛行浩劫 96 小時」製作班底國際化:法國大導演洛比桑監製、丹麥金像獎導演湯瑪士溫德堡(Thomas Vinterverg)執導,加上「雷霆救兵」編劇羅勃羅達特、法國電影音樂配樂師 Alexandre Desplat。電影講 2000 年俄羅斯潛艦「庫斯科號」沉沒的大災難。
陶傑
|共406篇|
陶傑:餃子工藝
由大陸移民來香港的山東婦女、「灣仔碼頭水餃皇后」臧健和女士逝世。她 1977 年來香港,在灣仔碼頭推一架小木車,賣北方餃子,香港人喜歡吃,最終自食其力,成為億萬富翁。要香港人喜歡吃北方的餃子,不是容易的事。餃子分為南北兩大派,廣東人一向認為餃子類食物,是南勝於北。
陶傑:鐵路帝國主義萬歲?
中國以所謂「帝國主義」在中國鐵路經濟成就為「虎視眈眈」,視為不懷好意的經濟侵略,難怪馬來西亞和斯里蘭卡等相繼警醒、美國和西方要領導文明世界,團結起來,抵抗中國前所未有的「侵略」了。
陶傑:他建鐵路是侵略,你建鐵路是「雙贏」?
同一件事,同樣性質,西方做就是錯的,中國做就件件必正確?中史教科書將 19 世紀英國對中國的種種介入,定性為「侵略」。然而中國的鐵路網和交通現代化,卻正是英帝國主義一手促成。
陶傑:北極絲綢之路?俄國人不高興
中國企圖建立「北極絲綢之路」,雖然未發現「北極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的任何考古證據(其實有:愛斯基摩人五官容貌與黃土高原甘肅的農民相似),但忽然自稱也是北極圏持份國家,引起俄國警惕。
陶傑:安內攘外的 5G 戰略
日本總務省去年向國民發表資訊短片,介紹如何迎接手提電話 5G 的生活新世界。
陶傑:豬年只求歇一刻
豬年不能忘記「西遊記」中的一頭豬神:豬八戒。
陶傑:中西女性主義的兩種層次
至於清代後期,慈禧太后在位四十年,與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同期。但中英兩大帝國的兩位女帝,慈禧的權力遠大於維多利亞,卻未能產生女性的覺醒。
陶傑:一切看來面善眼熟
明朝的中國,雖然絲綢瓷器出口歐洲,經貿增長龐大,但人文思想,卻備受打壓,令明代的中國在同期的世界無法確立文化的話語權。鑑古知今,一切看來都覺面善眼熟。
陶傑:新中國女性主義論述
「延禧攻略」成為中國有關方面準備輸出美國的「軟實力」重點項目之一,現在卻遭官方如此批評叫停,真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陶傑:「五四」百年,一場春夢
2019 年,是「五四運動」100 周年,中國政府恐怕再不會大張旗鼓紀念。明眼人俱知:一個世紀的時間浪費了,今日的中國,一覺醒來,發現帝制重臨,強人極權的一言堂再現。經過至少 3 代,還要由頭再紀念所謂的「五四運動」,中國人 100 年來自我折騰,向這個世界,交了一張血淚斑斑啼笑皆非的白卷。
陶傑:守住台灣
美國陷入新冷戰,國際重新關注西太平洋台灣此一孤島的戰略安全問題。
陶傑:鬧劇
英國脫歐,是這類有害的全球化潮流之下衍生的一場鬧劇,但這場鬧劇,英歐先兩蒙其害。
陶傑:美中台三角糾結之謎
要發生的終於要發生。以前一層薄薄的布,掩蓋了雙方都認為敏感的部位,終於由美中攜手撕扯下來。所謂「台灣問題」,赤裸裸暴露在世界面前。
陶傑:「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邏輯盲點
白馬、黃馬、黑馬,僅顏色之異,馬此一動物的生理骨骼結構形態,本質是一樣的。但中國人從此不管,只憑肉眼之見,而迅速達至唯心的判斷,建立結論。從此這個民族,包括文人世代的文字獄,就走上告別西方理性文明的魔道。毛澤東思想的「文革」,將「白馬非馬論」推向誅心之論的極端。
陶傑:商人的盲點
總統杜林普面臨 2019 年,除了國會失去了眾議院多數,「通俄門」發酵,其專橫囂霸的性格將會由贏選時的魅力優勢,逐漸轉化為負資產。
陶傑:重建世界新秩序
美國總統杜林普面臨 2019 年,野心很大。除了國內要過「通俄門」一關,其外交政策逐漸成型,就是要「重建世界新秩序」。
陶傑:聖誕節邊緣化
在西方政治正確氣氛彌漫之下,「聖誕節」愈來愈淪為邊緣化。
陶傑:聖誕節的初心
為何一個老男人一年到頭獨居在北歐,只為了每年一次穿上大紅袍,驅駕著鹿車,去小朋友家中偷偷摸摸,從煙囪裡塞進聖誕禮物?
陶傑:只是九牛一毛
中國官員聲稱,獲得此數據,目的是「改善公共交通」、基建計劃完善、促進「工業發展」,以及「防止欺詐」。但西方專家認為此等資料可用作追蹤每一輛汽車的車主私隱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