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2001 年再度發現狼崽,德國隨即成立了專門監控野狼的研究院 LUPUS,專家 Ilka Reinhardt 稱,鑑於德國的公路和人口密集程度,野生棲息地之零碎分佈,有關數字實在令人欣慰,可見狼群有高度的適應力:狼群並不需要完全野生的環境,在接近人類生活空間的地方,只要有足夠的獵物和安全的棲息地,便能繁衍。
軍事
|共38篇|
【星 CUP 人物】「潛行浩劫 96 小時」:兩種制度,優勝劣敗
2000 年 8 月 12 日,俄羅斯核潛艇「庫斯科號」發生爆炸沉沒,艇內 118 人全數罹難。電影「潛行浩劫 96 小時(Kursk)」正是改編這場軍事災難而成。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和文化評論家潘東凱(Gordon)就談及這部另類「戰爭片」—— 在生死一線的救援行動中,電影如何呈現俄羅斯和西方觀念上的差別?對俄羅斯及其「鄰國」,又有何啟示?
鄭立:「空中雙響炮」—— 當沒有戰爭時,軍人在做甚麼?
這部「空中雙響炮」,是一個以兩名 F-4 幽靈式戰鬥機駕駛員的故事,當你顧慮到,這位史村翔在當編劇之前當過 7 年空軍軍人這件事的話,大概也想到這是一個改編自他真實從軍體驗的作品吧?對,雖然主角是軍人,但絕非打打殺殺或英雄主義,反而是警探生活趣劇。故事的主角是兩名一冷一熱,一智一勇的拍檔,一看就知道是空軍版的美式 Buddy Cop Show。
東南亞國家是俄羅斯軍火大買家?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數據提醒,俄羅斯除了對外用兵,去年軍備生產已躍升全球第二位,東南亞國家成為其傾銷對象,有利普京把影響力深入亞太地區。
鄭立:「狗臉的歲月」—— 外國人想要認識臺灣,有沒有考慮從當兵這件事開始?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香港還到處有書報攤,有一本漫畫的包裝吸引了我的注意,因為整本都是迷彩的草綠色。那就是「狗臉的歲月」,我很快就被這個作品吸引了,因為它有一個香港漫畫和日本漫畫都不會有的題材,那就是當兵。
「硬邊界」以外,愛爾蘭的外交問題
英國脫歐前途未明,愛爾蘭與北愛爾蘭之間的邊界爭議更趨白熱化。然而,都柏林面對的外交問題不止於此。在香農(Shannon)這個民用機場,每日都有美軍的「民航機」載著士兵及彈藥升降起落。愛爾蘭明明是個「中立國」,未與任何國家簽訂軍事協定,卻成為美軍往返北美與中東的中途站。何以有此矛盾出現?
有核動力潛艇,為何沒有核動力飛機?
何解世上沒有核動力飛機?事實上,美蘇兩國曾爭相研究核動力飛機,但始終無法兼顧反應堆安全與飛機負重上限,就連機師都有核輻射致死的危險,令兩國先後擱置計劃。
陶傑:守住台灣
美國陷入新冷戰,國際重新關注西太平洋台灣此一孤島的戰略安全問題。
鄭立:文明帝國 —— 所謂文明就是暴力,甚麼人權環保文化經濟,在暴力面前全是垃圾
「文明帝國」這個電腦遊戲,已經不止一次被改回桌遊版。我在大學時曾經在中文大學玩過那個比較舊的版本,結論是垃圾。不過衰過一次之後,他們又捲土重來,不久之後就推出了這個新的改編作品,叫作「師父賴死蠢(Sid Meier’s Civilization,2010)」,這個遊戲就是把電腦版的「文明帝國」桌遊化,對於喜歡玩帝國建立題材的人來說該有的元素都有。
2018:無政變年
過去一年,國際政治風雲變色,杜林普反傳統外交動搖國際秩序,沙特記者 Jamal Khashoggi 遭殺害觸發連鎖外交風波,右翼政治抬頭叫輿論聞風色變,但原來動盪背後有著風平浪靜的一面 —— 自 1950 年以後,2018 年將成為第二個無政變年。
動物武器的演化,如何透視人類軍備競賽?
人類自古便對動物身上的武器目眩神迷,無論是雄鹿的分支鹿角、乳齒象的巨型象牙、銳不可當的犀牛角,往往都巨大得不成比例。為此著迷不已的美國生物學教授艾姆蘭,多年來埋首研究這些動物武器,結果發現其演化邏輯,竟然與人類軍備改良歷程極其相似,成果發表成著作「動物的武器:從糞金龜、劍齒虎到人類,看物種戰鬥的演化與命運」。
現代戰爭防守弱點:GPS 系統
美國營運的 GPS 系統絕非堅不可摧,近年就發生過廣泛地區 GPS 訊號中斷,相信是軍方干擾所致,中俄兩國亦自行研發定位技術,試圖動搖 GPS 地位。國防專家 Elisabeth Braw 警告,戰爭一旦爆發,GPS 系統定必首當其衝,我們必須為此做好萬全準備。
鄭立:反攻勝利棋 —— 桌遊是正當高尚的娛樂,又可以激發反攻復國之精神
「反攻勝利棋」是台灣 20 世紀 60 年代的早期桌遊,比起「卡坦島」和「狼人」還要早。它被視為健康的娛樂,在棋盤上直接寫行銷語句,說桌遊是正當高尚之娛樂,又可以激發反攻復國之精神,並增進對國家疆土及地域之認識,可見在大部分讀者連細胞都未形成時,台灣人早就已經知道桌遊對社會的益處。
方俊傑:「潛艦滅殺令」—— 坐定粒六等救兵
今日,美俄關係演變成「紙牌屋」式笑裡藏刀,再拍類似電影,動作場面或特技鏡頭會豐富了,助力大,還是傷害大?一看見「潛艦滅殺令」用上 Gerard Butler,已經驚。有 Gary Oldman 坐陣,會好點?
假如兩韓和平統一,美軍應留守嗎?
南韓總統文在寅上月到訪平壤,並與金正恩簽署「平壤共同宣言」,呼籲結束敵對關係。兩韓領袖年內三度會面,和平似有降臨半島之勢。假如韓朝真能實現和平統一,那又是否代表此前一直駐韓,以防朝鮮南侵的美軍部隊,已完其成歷史任務,應揮師回國?
港口以外,中國看準的還有印度洋上空
國際傳媒近月報道,中國透過「一帶一路」部署,使斯里蘭卡跌入債務陷阱,被迫出租港口填債,令輿論擔心港口最終變成軍事用途,擾亂印度洋勢力平衡。澳洲國防事務學者 David Brewster 撰文提醒,國際社會不應只顧慮海軍活動,目前印度洋周邊國家的機場控制與航空管制權,已經成為中國與印度的新戰場。
老化日本:高齡自衛隊
日本自民黨結束總裁選舉,首相安倍晉三取得 553 票,擊敗只得 254 票的前幹事長石破茂,連續第 3 次當選,任期將至 2021 年 9 月。安倍在競選期間,主張把自衛隊寫入憲法的第 9 條修正案,現在他順利連任,令人擔憂無人能阻修憲一事。不過,對自衛隊來說,自衛隊員高齡化,或許才是最迫切的問題。
漁民 —— 維持中國海上國界完整的第三艦隊
早前媒體以「扇貝戰爭」,形容英法漁民為扇貝捕撈問題發生的衝突。雙方以漁船對撞,幸未釀成流血事件。漁民之間的捕撈爭執並不罕見,但假如其中一方換為中國漁民,結果會否只限於此便不可知。因為近年來,中國漁民正以「海上民兵」的姿態,縱橫四海。他們既有一定動員能力,卻非編制內的正式部隊,儼然中國海軍、海岸警衛隊以外的「第三艦隊」。
參與戰爭的,為何總是男人?
花木蘭以女性身從軍的故事只是一篇文學作品,但古代不論中外,皆有女性上戰場的確實記載。諸如隋末唐高祖李淵第三女,平陽公主所統率的「娘子軍」、英法百年戰爭期間,帶領法蘭西王國軍隊的聖女貞德,都是馳騁沙場的女性。然而,何以女性在戰場的身影少之又少?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生物學院研究生 Alberto Micheletti 以生物學角度解釋戰爭為甚是男人的遊戲。
鄭立:二一八事件 —— 卡牌對戰型陸軍棋
「二一八事件(Battle for Hill 218)」這個遊戲跟二二八事件沒有甚麼關係。在這個遊戲中,雙方都各自帶一支軍隊,中間隔著一個類似鬥獸棋的河。而河的兩邊各有一個司令部,其實就是鬥獸棋的獸穴,所有我方補給來自這個獸穴。遊戲的目的就是進入對方的獸穴,如果雙方用光了牌都不能進入對方的獸穴,則以殘殺對方最多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