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短缺是全球眼下面對的嚴峻問題。地球上大部分的水為海水,若果能加以運用,海洋將會是食用水的寶庫。只是現時的海水化淡技術需要耗費大量能源,且技術所費不貲,不是每個地方均能負擔,幸好最近出現一塊簡單的過濾薄片,能夠多快好省為人提供清潔用水,長遠不用再眼巴巴望著一片海,覺得好渴,卻又不能喝下去,也可能也不用再向其他地方買水了。
水資源
|共10篇|
5 個意想不到的水荒城市
60 年代的香港,制水乃家常便飯。如今「樓下閂水喉」已成絕響,但缺水問題正威脅全球,我們亦難獨善其身。2014 年一項研究估計,在 500 座世界最大城市之內,有四分之一正值「用水緊張」。其中 5 座面臨水荒之都,比想像中來得先進、發達或富裕,甚至是鄰近香港,與你我息息相關。
陶傑:第二次滅絕警告
科技不斷發展,手機世界一 Click 千里,但來自 184 個共 15,000 名科學家聯名簽署,在一封叫做「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第二通知」的公開信之中,再次善意指出人類正面臨滅絕危機。
樂施會:再生能源供水系統助肯尼亞 取用食水更方便
天旱嚴重打擊肯尼亞,圖爾卡納郡已持續 18 個月沒有降雨,加上持續高溫,郡內六成水井枯竭。不少村民都要長途跋涉去取水。天旱令河流湖泊等水源變得混濁,就算能取水飲用,亦容易因為飲用了受污染的食水而患上霍亂等傳染病。旱情又令地下水位降低,村民要把水井挖得更深,取得的水卻很多時是鹽份或氟化物過高,不宜飲用。樂施會積極推出新而耐用、具成本效益的技術來解決圖爾卡納郡的食水問題,但最新的一份災情評估指出,東非旱災可能延續至 2018 年 4 月。災情極之嚴峻。
主宰未來世界運作的下一代石油——水
假若有朝一日,我們賴以生存的水變成稀有品、只有少數人能獨佔的資源,世界必定會大亂。這「亂世」,或許在未來幾十年便會降臨。踏入 21 世紀,氣候轉變使海平面持續上升,潔淨水源愈來愈少,全球人口卻不斷增長,水資源匱乏而衍生出的眾多議題,在日後必成國際關係舞台上一重大範疇,而「水政治」亦將主宰世界運作。
陶傑:一帶一路也無法保障的缺失
型男副總統彭斯訪問澳洲和印尼,重申美國會保障南中國海航行安全。這番話是指向南海的中國。中國在南海建島,軍艦時時出航,據說是為了保障馬六甲海峽的石油運輸通道,以及「一帶一路」的大戰略。但南中國海可以運輸石油,「一帶一路」也可以令資金和產能過盛的商品輸出,這兩件事都無法保障中國未來半世紀最缺失的一樣「商品」,就是「水」。
告別東江水近一步:新技術海水化淡
長久以來,假如只有一層的碳結晶平面(稱之為「石墨烯」,Graphene),科學家認為是不可能單獨存在,直至 2004 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便開展了應用石墨烯的競賽。今次曼徹斯特大學的團隊再下一城,利用石墨烯化合物物料進行海水淡化,冀以更少能量分隔海水中的鹽分,研究日前刊登在「自然納米科學期刊」。
抽盡地球水
巴西雞肉危機,香港男女在世界中心呼喚雞翼,反映全球高度分工的問題。經濟學的入門課說這叫做競爭優勢,但長期全球產業單一,一出事便大件事。不過陳年雞肉,當見識過大陸食品,其實真係濕濕碎,現在人類更大鑊的是無水種糧,高度分工結合人類大食又貪心的特質,最寶貴的水資源,快被抽乾。
【圖解】人定勝天?地球巨變多得人唔少
你還認為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頻密,只是陰謀家的危言聳聽嗎?自 2009 年起,美國太空總署(NASA)策劃陸續發放衛星照片的對照圖,讓全世界都清楚看見人類活動如何改造地球外貌。
冇水「散水」 缺水惹全球經濟危機
香港人叫「錢」做水,家財萬貫叫做「疊水」,財困要錢叫做「撲水」。最近有美林銀行專家預言,最有可能全球經濟「插水」的原因,不是中國經濟崩潰、歐盟解體或中東不穩,而是無水(飲得個種)。
簡單講,水喉無水,全球經濟也乾塘。但有趣的是,為免此日來臨,大家紛紛求助水資源產業,即是話一雞死一雞鳴,總有錢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