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霆:聚焦中國 監管把關顯重要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於 1 月 16 日開業,象徵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實又邁出了一步。亞投行開業五日後,港交所亦公佈其三年戰略規劃,並換上新商標。商標清楚展現港交所矢志作為內地與全球金融市場融合平台的意向,其集務重心將進一步聚焦中國。

有意見認為,現時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已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約六成,該策略向經濟開始放緩的中國靠攏,只會增加香港市場的風險。筆者認為要香港市場多元化及國際化,聚焦中國可算一途。

事實上,港交所過往曾推行國際化策略,積極吸引國際企業來港上市,可惜乏善可陳。現在港交所聚焦中國,藉一帶一路概念,為沿線城市中具質素的企業作跨境融資,反而加強香港股市國際化。海外公司若希望在香港上市,其公司註冊地須為港交所的獲接納之海外司法地區 (Acceptable Overseas Jurisdictions)。過往這些司法管轄權區,多數為歐美及新加坡等成熟金融市場,或英屬維京群島及澤西島等離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re),然而,近三個月港交所已先後新增印度及俄羅斯,兩個位處一帶一路沿線且發展較成熟的新興市場。

此外,具規模的國際知名企業或因覬覦國內投資者的豐厚資金,透過港交所的互聯互通措施來港上市。這種借著中國概念及國策以謀國際化的策略,或可降低股票市場為內地企業主導的情況。

內地開放資本市場是環球經濟發展的一大焦點,聚焦中國可謂大勢使然。而且,若然一帶一路戰略能夠成功落實,亦將成為中國以至沿線國家的長遠增長動力。所以,筆者認為港交所欲以三年時間落實互聯互通硬件配套,以求長遠發展動力的戰略規劃,方向亦算正確。

然而,港交所除了是一間上市公司外,亦是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所認可的交易所控制人(Exchange Controller),負責營運香港的股票及期貨交易所,以及相關的結算所,確保市場運作公平有序。所以,港交所為股東追求利潤的同時,其決策亦須切合公眾利益。因此,港交所在落實其戰略中互聯互通舉措的細節時,應充份考慮其為投資大眾所帶來的風險。

港交所自從因股權結構規則問題而錯失了「全球集資王」阿里巴巴後,便積極推動不同投票權架構(Weighted Voting Right) 的諮詢,直至證監會以架構對股東不公平,及可能損害市場聲譽為由,而不支持,才迫使港交所擱置諮詢。可見,監管機構在港交所在平衡各方利益中,有著關鍵作用。

因此,面對港交所的戰略,證監會的把關工作及與內地相關部門的溝通工作顯得更為重要。以容許中港兩地投資者互相認購對方市場新股的「新股通」為例,由於兩地市場法規及對公司的上市要求不同,而內地企業質素參差,跨大盈利及虛報賬目時有聽聞,香港投資者直接認購內地新股的風險可想而之。證監會或須考慮制訂一套認可制度,以近於香港市場的上市要求為準則,認可合資格的內地新股經由港交所「新股通」,向香港投資者集資。當然,現階段一切都是言之尚早。筆者只想強調,面對日益全面的跨境金融整合,監管機構對維持香港市場穩定,及維護投資者利益上,可謂任重道遠。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干諾道中是筆者辦公室的所在地,亦是一條貫穿香港政經中心的街道。筆者希望藉此專欄「妄議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