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二:教宗教曉你的「怒」

A+A-
圖片來源:REUTERS

教宗聖方濟各日前訪問墨西哥,有民眾用力去扯著教宗,讓他失重心而向前仆,壓在身前坐輪椅的青年上,原本親切的面容,於 0.1 秒間變臉,教宗忍不住動怒,罕見的發飆表情,被媒體記錄下來,他還用西班牙語叫著「不能自私。」最近正閱讀教宗的首本官方著作「神的名字叫憐憫」(The Name of God is Mercy),看到教宗面露怒容,卻想到他在書中是這樣提及,令我們生活更痛苦的是一種無故指責別人的態度:

「事事指責他人,不願體諒;只顧批判別人,不願謙卑俯伏,憐憫他人的痛苦。」

An attitude of being always ready to condemn and much less willing to accept. Ready to judge but not to bow down with compassion for mankind’s sufferings.

圖片來源:REUTERS
圖片來源:路透社

慈悲憐憫,是教宗常年以來的最終信念,但面對紛亂的世界,人類該抱著多大程度的慈悲?教宗今次「佛都有火」,到底是因何而怒?是怕傷及輪椅青年,還是擔心仆倒?

怒與慈,皆處於心上,也是人與生俱來的正常情感。不過,人心慈悲常樂,所以不論何種宗教,也教人追求或重尋慈悲。而這探索心靈或成長路,該有三層次:

基督教說不能給怒氣控制,佛家則認人要去貪嗔癡,說明人有怒難免,但不應被此佔據心思,因為火遮眼者,自然失控,所以,該無論何時盡量抑制怒火,這是入門層次;

不過,如果面對因一己私欲的作惡,仍硬要冷靜,說人不能怒,一樣是執見。所以,慈怒之間,又有另一層次,對於不公不義,發自內心之怒,就是力量,能收能放,境界又高一個層次。

不過真正的力量,應來於脫離自身,對於自己及別人遭到的粗暴,行動帶怒,而心不怒。外要怒,因要令別人停手;心不怒,只因世間,你的敵人不是個別一人,而是處於人心中的邪惡。

若能領悟怒與慈的藝術,或許可讓我們更有智慧地應對無恥的當權者、偽善的政客,紛亂的世界。阿門阿彌陀佛!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