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承認緊縮政策錯誤?英國經濟持續不景,日前 IMF 建議放寬緊縮,並呼籲 G20 諸國政府大手投資基建,以提振全球經濟。自緊縮以來,歐洲經濟一蹶不起,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分析衰退成因,認為歐洲必須揚棄撙節,才能作出所需改變。現在守財奴 IMF 終於打退堂鼓,重回凱因斯需求導向套路。失落十年過後,歐洲或者終於迎來變革時機。
緊縮政策向來批評者眾。「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在世界報撰文,分析美國及歐元區同歷金融海嘯,前者經濟復甦,後者卻持續蕭條的各項成因:緊縮政策、急就加稅、迷信盈餘、地區分歧等,造就歐元區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失落十年」。
歐美經濟 2007 年起下滑,翌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美國次按危機,繼而對外輸出風暴。今日美國經濟已大致復甦,失業率回落至 4.9%,2015 年第二季度實質 GDP 錄得 3.9% 增長,至今累計已超出 2007 年數據一成,甚至有餘裕加息;歐元區則陷入經濟滯緩,2015 年末失業率高達 10%,實質 GDP 僅僅回復 2007 年水平,而為刺激投資,歐洲央行更不惜頒行負利率。明明是美國輸出金融危機,為甚麼源頭更快擺脫陰霾,大西洋彼岸卻泥足深陷?
皮凱提指出,歐美自 2009 年起經濟回穩,但至 2011 年起,歐元區經濟再度衰退,肇因歐元國家急於削減財赤,譬如法國大幅加稅,導致失業率回升,最後反而加重財政及債務負擔;另一原因,在於緊縮政策、硬性規定盈餘與控制通脹,導致各國息率過高,繼而重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多國經濟。美國則相反,除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政府預算甚具彈性,亦無急於加息,經濟得以稍息回氣,至今復甦。更甚,歐元區各國分歧太大,由公債、息率、稅收、社會到教育程度,國情迥異,無法應付單一貨幣的金融危機,而歐元本身亦不為處理金融危機而成立。
歐洲如何走出經濟困境?皮凱提認為,歐元區必須大變,例如改組各國債務、重新協商「歐洲財政穩定條約」(2012),放棄緊縮政策:經濟衰退接近十年,強迫國家採納相等於 GDP 3% 的盈餘預算,根本毫不現實。唯有如此,才有機會維繫歐洲團結,否則按照趨勢,歐元各國將不止經濟差距擴大,亦會大量滋生極端本土政治勢力。不從根本解決,歐洲極可能失落另一個十年──還有多少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