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逼出建築奇觀:鐵布罩

A+A-

或許人未必一定要管,但可能一定要迫。第一、二次大戰加上其後的冷戰,的確做就了不少傳世科技,超越想像,而直至現在,仍然充滿未來感,而且很 Work!

1950 年代,美國建造大批雷達天線遍佈各洲,以監察及預警來自前蘇聯的導彈威脅,但要保護這些天線可考功夫,美國想以天線遮罩器保護脆弱雷達,但建材物料必須結實輕便,能遮風擋雨,但又不可以鋼鐵支撐,因為鐵材削弱天線功能……最後,他們用一塊布,就搞掂了。

Walter Bird 站在他首個築起的空氣支撐的天線遮罩器上。(圖片來源:courtesy Birdair Inc.)
Walter Bird 站在他首個築起的空氣支撐的天線遮罩器上。(圖片來源:courtesy Birdair Inc.)

航空工程師 Walter Bird 在 MIT 畢業後,本來為 Pullman 設計車卡,於 1940 年代,他創製出一種極輕的玻璃纖維布料,透過充氣,便可不用任何支架,結構輕巧,能形成防禦力十足又十分耐用的充氣球體天幕。身處冷戰的緊張時期,美國政府立即跟 Bird 簽訂合約,並且發展成脆弱雷達天線設備的保護罩,這種充氣保護罩有如雨後蘑菇,瞬間遍地球,在美洲、亞洲、歐洲及澳洲落地生根。

不過,Bird 知道自己已經發明了改寫建築未來的重要物料,所以又怎會只幫美國起蘑菇?在 1956 年,他創立自己公司 Birdair,為建築設計領域帶來全新潛力:空氣支架及拉延結構。1957 年生活(Life)雜誌便採用 Bird 那由充氣圓頂天幕罩著的後園泳池為封面圖片。兩年後,建築論壇(Architectural Forum)認為 Bird 的建築設計創新,是自 Buckminster Fuller 的穹頂建築以來,最令人目瞪口呆。

其物料揉合建築設計,已成世界上不少的重要地標,包括:丹佛機場、達拉斯的 AT&T 體育館、柏林的索尼中心……

物料與傳統硬淨建材完全不同,象徵著 60、70 年代,追求的價值:環保及反叛;不過反諷的是,這種創新有型的建築架構,卻來自美蘇的冷戰及太空軍事競賽。

太空競賽下的超強布質物料

在 1967 年,阿波羅 1 號計劃期間,一次例行測試中指揮艙發生大火,三名太空人喪生。美國太空總署著手重新設計太空衣,並開發出這種強度比鋼鐵更強的物料聚四氟乙烯(PTFE,Teflon®)。Birdair 引進了這種超強、超輕的布料,成為其屋頂物料。

這種物料出現在建築界別,有如石破天驚,釋放更多建築創意潛能,令作品充滿未來感。不過追其究竟,實質上,也是與冷戰及太空競賽勿不可分。

誰想過,一場原本充滿毀滅與要脅的太空惡鬥,最後造就了一場一場的建築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