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潮迷思:最幸運的一代不存在

A+A-
Group of senior women enjoying a lunch in a bright conservatory full of plants and flowers in summer.

新界東立法會補選結果顯示:投票給 3 號,和投票給 6 號,有明顯的世代分歧。

年輕人無出路,社會流動性下降,而上一代佔據了最好的資源和機會——這樣的責怪,不獨香港,西方也有,戰後二十年出生的「嬰兒潮」一代(指 1946 至 1964 年間),被指為「最幸運的一代」,這個「朵」可能由披頭四的傳記作者 Hunter Davies 首創。

通常認為:嬰兒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重新建造家園,迎來自由戀愛、免費教育、全民醫療,以及退休金保障。他們都有物業,至少經歷了兩次樓市大升;他們就業的時候,經濟持續增長;當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他們已屆退休。

他們的下一代,大致是 70 年代末及當前的 80 後,就遠沒有這樣幸運:買不起樓,或者被按揭壓垮,而且沒有退休保障,到他們退休的時候,可以預計財產已大幅貶值。

專門研究老齡化社會的機構抗拒「最幸運的一代」之說,認為這個說法幾近迷思,只會在不同世代之間散播怨恨。

慈善機構 Ready for Ageing Alliance 調查報告指,嬰兒潮一代即使在房產上有所斬獲,也極有可能要為兒女置業,耗盡積蓄。智庫 International Longevity Centre 總監 David Sinclair 說,以嬰兒潮一代的收入、健康、人生境況而言,並無整體現象可言,他們的差異跟任何時代的人沒有分別,共同點只有一樣,就是年紀。

報告顯示,55 至 64 歲的這一代,雖然獲免費大學教育,但擁有大學學位的人仍少於1/5;65 歲至 70 歲的人,只有 13% 讀過大學。60 至 69 歲的人當中,不到一半(48%)的人擁有物業:20%的人還在供按揭,平均超過 5 萬鎊(約 54 萬 8 千港元);28% 並無退休金,女性無保障的比例更高,超過 37%。

55 至 69 歲的人並不如常人想像般在嘆世界,72% 還在工作,超過 50 歲的人打高爾夫,比他們的下一代為少。65 至 74 歲的人做義工的比率,達 29%。事實上,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90年代參加工作的人,比他們上一代,也就是 70 年代參加工作的人,薪酬上升了 40% 有餘。

Sinclair 總結:「稱嬰兒潮一代佔用了國家資源,或偷走了年輕人的芝士,純屬捏造。只會令不同世代的人互相怨恨,如果我們想確保下一代退休過得好,政府不可以利用這種煽動民怨的迷思,只為掩飾他們無所作為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