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內心的最深處,渴求著與他者互相連結。
當你讀到這一句話的時候,假若你願意頗停下來,會否聯想起甚麼呢?是怎麼樣的連結?這個連結是甚麼樣子的?或是,最直接的念頭,誰是你的「他者」?以一堆問句開始一篇文章,可能不是太吸引的安排。生命有太多的疑問,卻不一定有令自己滿足的答案。或是,即使找到了答案,卻不一定讓彼此滿意?
有時候,我們會以為「答案」是某一個人。
當某一個人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之中,而難以解釋地,我們以為一切都沒有問題了。因為我們以為,這個人就是答案。在我們習慣二元分立的頭腦裡,最簡單的,我們給予這現象一個歸類,而歸類的名稱是:感情。
你可能誤以為所謂的感情,只是愛情。不是的。如果你願意細心看,看自己、看他人,你會否發覺,我們視某一個人為答案的期待,不獨發生在愛情關係之中的?
按照精神分析的說法,人與人之間有名為 projection 的現象。簡單而言,我們為了保護內心不受到傷害,而將威脅到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棄絕到他人身上。帶點詭譎意味的是,當事人卻不一定覺知到有這樣子的運作發生。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追溯 projection 這概念的源頭,回到古希臘時代的思想家 Xenophanes,他的意思是如果動物如同人類會繪出他們神的形象,那麼馬的神就會像馬、牛的神就會像牛。也就是說,我們投放出去到他者身上的,就是自己的形象。
你是否被弄糊塗了?究竟我們割裂出去的,是自己不想要的部份?或是自己的期待呢?
其中一個最簡單的答案是:都有。
這就是為甚麼人際關係現象為何如此複雜多變。就如同隨著人的位置轉移、陽光的角度變化,影子的形狀和暗淡就會顯得不同。關鍵是,我們是否有意識地覺知,我們可否從別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很多時候,我們卻多會看到別人的影子,而看不到自己的。
回到當我們期待某一個人是自己的答案,你或許已經看到了,其實很可能你期待的,是自己就是答案。換角度來說,這亦是人與人之間彼此連結的可貴之處:時刻流動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
當我們願意看到影子的影子,就會看到彼此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