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不應在 2016 出現的事:有人建議在中環建設泳棚,於海港釣魚游泳,不知他會否一馬當先,先行來個飯後跳海,再吞下海港垂釣而來的必毒魚兒推廣?然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多國領袖的建議卻甚有指導性:歐洲多個城市已嘗試鼓勵使用單車,以及減少汽車流量。除了哥本哈根與阿姆斯特丹兩大歐洲「單車首都」重視單車文化,奧斯陸市中心區域將於 2019 年開始實施永久禁車,另興建四十英哩的單車路等其他改善措施,並計劃 2050 年全面停用化石燃料。
巴黎本身是歐洲柴油車使用量最高的城市。去年巴黎市長 Anne Hidalgo 曾揚言,希望 2020 年巴黎能達成全面禁止柴油車。今年九月,巴黎更實施首個無車日,雖然只包括首都地區 30%,但空氣污染及噪音污染顯著下降。
其他城市如漢堡,去年則公布「Green Network Plan」計劃,規劃以步行或單車為主的交通網絡。赫爾辛基政府更藉此推出手機程式,為居民計劃最方便快捷的轉車路線,並估計預算,令居民減少對汽車的依賴。
相反,在香港,汽車使用量持續高企,而單車似乎只是一種休閒活動,並未能發展成通用交通工具之一。這無疑與市民日常生活有關。但政策方面,近年興建單車徑的項目,仍停留在啟德海濱長廊、西九文化區公園等康樂用途。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甚至曾表示,本港道路交通繁忙,行車和行人道已非常擠迫,難以騰出空間開設專用單車徑;加上危險等問題,因此政府不鼓勵單車作交通工具。
不過,早前健康空氣行動、創建香港、地球之友及長春社於去年九月底向城規會入紙,申請改劃土地用途,將德輔道中由「道路」(Road)用途改劃為「行人及電車專區」(Pedestrian Area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ransport System),並於 12 月 4 日獲批延期審議。我們可以相信,單車及步行將會是未來人類處理減少汽車排碳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