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明會傳訊主任龔小明
圖:宣明會
在我們成長的經歷中,不難發現兩性在家庭、社會、工作和傳統觀念上的不同優勢和規限。何謂性別平等各有說法,聯合國婦女署曾指出性別平等是指男性和女性擁有同等的權利、責任和機會,而這平等並非因為他們生而為男或為女有所不同。性別平等是男女的福祉、需要和優勢同樣備受重視,雙方的分別也同受肯定;而這也不僅是婦女關注的議題,也關乎人權及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然而,截至 2014 年,全球 195 個國家中,只有 143 個國家有立法承認性別平等,婦女在這些國家以外仍然直接或間接備受剝削,甚至歧視,包括法律和制度、家庭角色和社會傳統,以至工作和參與政治的機會等。
為男女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性別平等指標。在一些發展中地區,貧困窒礙了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女童更要背負著照顧家庭的傳統期望,還有童婚的社會壓力,令她們的求學路更為艱巨。雖然,許多國家的中小學,男女入學率至今已大致相約,但對比現時全球 800 萬名 6 至 11 歲未能入學的男童,被拒諸校門外的女童卻多出一倍(1,600萬)。
在巴基斯坦,有逾六成的 15 歲或以上女性缺乏讀寫能力。兒童特別是女童,因為貧窮往往面臨失學危機。七歲的塞瑪從沒想過有一天,她會與同伴一樣穿著簇新的校服上學去。由於母親拉齊亞為人縫衣服,每月僅能賺到 20 至 30 美元,難以供塞瑪讀書,更遑論支付只是約 5 美元的一套校服。拉齊亞患有耳疾,懷孕和生產塞瑪令病情加劇,以致完全失聰。拉齊亞的丈夫因此要求離婚,撇下她和剛剛三個月大的塞瑪。
塞瑪是拉齊亞唯一的女兒,在村內一所政府小學就讀三年級。宣明會知道了塞瑪和其他學生的需要,正在穆札法爾格爾縣支持 10 多所學校,協助學童獲得更好的教育,增加兒童入學率、培訓教師、聘請代課教師以協助政府教師教學;又在社區舉辦籌款活動,收集資源,再用於改善區內的教育情況。籌集得到的款項將交給家長、教師和學生協會,決定各項需求的優先次序後,再釐定資助標準。協會主席阿克巴表示:「當我們收到捐款後,便決定購買校服予三名學生,塞瑪是其中最值得獲此嘉許的。」
塞瑪開心地說:「每當同學向我展示新衣服,尤其是校服時,我也很想擁有。我問媽媽為甚麼我沒有新校服,她總是不回答。現在,我終於有了新校服。」宣明會又為穆札法爾格爾縣的學校提供教育資助,幫助每一名兒童,特別是女童獲得教育機會。
在香港,我們難以想像一套校服,對塞瑪或失學的女童有多重要及其連鎖反應。女童有機會讀書,不僅有助於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更能避免她們落入早婚的困厄,以及過早生育導致的健康危機。唯有達致性別平等,才能讓女童失學的故事從此畫上句號,而你可以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