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天敵:中國遊客

A+A-
莫高窟擁有千年歷史,在文革時幸保不失,近年卻因遊客不絕而受威脅。圖片來源:敦煌研究院
莫高窟擁有千年歷史,在文革時幸保不失,近年卻因遊客不絕而受威脅。圖片來源:敦煌研究院

文革期間,可謂「有破壞無建設」,全國遺跡多遭損毀,但多得周恩來全力護航,莫高窟倒是逃過一劫,幸保不失。可惜 50 年過後,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再度岌岌可危,而這次為莫高窟帶來威脅的,依然是中國人自己

莫高窟座落甘肅省敦煌市,建築期由前秦直至元朝,共有 735 個洞窟、4.5 萬平方米壁畫、2415 尊泥質彩塑,以及藏經洞內的 5 萬多件古代古物,是世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多的佛教藝術之地。雖然在近代,遭受回教武裝分子、歐洲探險家及白俄士兵搶奪、盜取甚至破壞,失去大批典籍、壁畫及雕像,擁有千年歷史的莫高窟仍極具意義和價值,在 1987 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而正是莫高窟的吸引力,令它瀕臨毀滅。

單在去年,已有超過 110 萬名旅客到訪莫高窟,較前年增加四成之多,而在過去 20 年,訪客數量更是飆升 20 倍,當中主要是中國人。但在帶來數以億元人民幣的同時,造成嚴重而深遠的影響。「在過去 100 年,絕大部分的破壞來自天然災害,但隨著訪客的增加,將打破石窟內的自然平衡。」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表示,「遊客的進進出出,改變窟內的溫度及濕度,若遊客帶有的微生物在窟內繁殖,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到訪莫高窟的旅客過多,令洞內氣溫及濕度上升,對古蹟構成傷害。圖片來源:敦煌研究院
到訪莫高窟的旅客過多,令洞內溫度、濕度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對古蹟構成傷害。圖片來源:敦煌研究院

莫高窟雖已實施管制,每日訪客上限為 6,000人,又將淡季門票減至半價,希望分散人潮,但效果並不理想,在 7 至 10 月的旺季期間,更是經常超額。而更令人沮喪的是,就在距離莫高窟僅 9 英哩之處,一個私人投資的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所興建的就是希望吸引更多訪客的大型旅遊城,再加上為舉辦絲綢之路博覽會,在敦煌市增設的會議中心及會堂,以及擴充的國際機場,相信莫高窟的遊客量將會繼續飆升,加速消磨這塊文化瑰寶。

雖然敦煌旅遊局曾經表示:「最重要是保護洞窟。」但 28 年來為保育機構多次造訪莫高窟的 Neville Agnew 相信,在當局盡力控制遊客量的同時,大批意欲在當地大興土木的人士,卻在心裡唱反調,巴不得遊客蜂擁而至。中央如今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尋求商機及展示國力,作為絲綢之路重鎮的敦煌,自是當局增強基建、致力開發的對象,但敦煌市的發展最為仰賴的,始終還是莫高窟。敦煌研究院前院長樊錦詩認為,莫高窟早已不勝負荷,假若繼續增加遊客,情況只會更壞:「假如只顧發展旅遊業,犧牲文物保護,等同殺雞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