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江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表示一帶一路「不是私家小路,是攜手的陽光大道」,甚至能夠「維護世界和平」,但世界對此似乎甚有保留。中國斥巨資在東南亞、中亞、東歐一帶興建鐵路,有意「促進建設及全球經濟繁榮、交流」,但分析顯示,海上貿易本已十分發達,加上陸路成本昂貴、風險較大,不少商人棄鐵路取船運,令中國製的鐵路變成一條「孤獨的夢碎大道」。
作為一帶一路其中一環,自 2014 年中國-德國段鐵路延伸後,大陸便有意加緊與西歐的貿易合作,包括積極鼓勵西班牙酒商取道鐵路。由馬德里到浙江義烏鐵路全程 13000 公里,貨運需時 18 日,比海路快,然而,西班牙酒商並不「感恩」,反而諸多批評。
首先,鐵路貨櫃並無提供加熱或冷藏服務,而保暖氈只能維持 10°C 上下,但西班牙出口多屬食品,儲存溫度相當重要,意味陸路貨運僅在較和暖的春秋二季以及正常天氣才「行得通」。而保暖氈處理貨物索價 2 千歐元(每貨櫃計),成本遠超海路。據報,截至今年 3 月,只有 8 輛列車由馬德里駛至中國,而之所以有西班牙商人「支持」一帶一路,是因為中國以免費電視宣傳作交換。
另外,鐵路途經少數不穩定國家,隨時遭受極端天氣或恐怖襲擊,而地緣政治又是另一隱憂。香港大學經濟系教授許成鋼表示,俄羅斯對中國插手中亞甚感不滿,認為威脅到俄國的勢力範圍。
海上貿易發達,則是商界看淡一帶一路的主因。貨船供多於求,載貨量大,一艘貨船可載 19000 個貨櫃,船運因而愈趨廉宜。從歐洲到中國僅需 30 日,不夠鐵路快,但也不算慢,重要的是風險較低。
一帶一路有三個目的:為過剩產能找出口;擺脫歐美控制的海路;建立中國勢力範圍。不論何者,似乎都不是「互惠互利發展」,「把中國夢及各國夢想連結起來」,起碼對西班牙食品商而言,一帶一路沿途不見「文明之光閃閃生輝,照亮前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