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 50 週年,找回王小帥導演在 2014 年柏林影展的參賽作品「闖入者」來看。當年上映,片商刻意把電影包裝成懸疑驚憟,就是深知藝術電影通常都逃不過票房缺失的厄運,能多撈一個觀眾的話,便多撈一個。然而魚翅粉絲一吃便知,王小帥是中國第六代的獨立導演,曾獲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一看這種銜頭,就知道文藝腔、長鏡頭、緩慢敘事,這種基因是少不免。歷史本身就是一條緩慢的長鏡頭。
電影切入點很有趣——北京的退休老太老鄧(呂中飾)遇到一連串的奇詭事件:匿名電話、跟蹤、登門惡作劇,老人家被折騰得疑神疑鬼。長子(馮遠征飾)和媳婦(秦海璐飾)還道母親是因為喪偶而出現幻覺,次子(秦昊飾)也因為自身的同性戀傾向而跟母親起紛爭,母親成為了兩個兒子生活裡的闖入者。騷擾事件愈鬧愈烈,母親居住的小區還發生入屋搶劫案,兩個兒子追查發現,一切都跟 40 多年前文化大革命時,母親在貴州三線建設中幹下的事情有關……
1964 年,中共在三線省份進行了一場以備戰備荒為目標的大規模建設,「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無數大好青年被派至窮鄉僻壤大搞土炮建設,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進行了一場錯誤的建設,浪費了天文數字的資源、人命、青春。而當年在老鄧的單位裡,有一個可以調回北京的名額,老鄧為著下一代,不擇手段去搜集別人的黑材料,撃沉對方,搶去別人的回京名額。幾十年來,老鄧一直在自我譴責,終日活得疑神疑鬼,覺得自己愧對另一個家庭。而現在,別人的後代找上門來了,想要追討那失去了的平行人生。電影的最後部分,老鄧終於重回貴州,想要向當年在火紅年代裡她所虧欠的那家人親口道歉。可這道歉來晚了幾十年,別人可不原諒她。
諷刺是,故事中唯一原諒了老鄧的被害者後代,在寬恕她的同時,也從窗戶上意外墮樓身亡。最後畫面是老鄧跌坐地上,欲哭無淚,深知多年前的罪孽已反咬自己一口,這輩子不會再得到任何人的原諒。
如果劉慈恩的「三體」說明了文化大革命如何摧毀了整個銀河系,王小帥的「闖入者」則把規模縮至最小,描述一個罪人尋求救贖不果的故事。電影中間的一部分,當老鄧回到貴州,一組空鏡拍著當年的三線宿舍,裡面的陳設已如切爾諾貝爾般凋零,畫外音響起了當年的革命紅歌、笑聲、吵鬧聲……文革的陰霾就像隻鬼,一直住裡面。
那是個瘋狂的年代,也許所有的罪惡都可以推卸為時代的錯、社會的錯、制度的錯。然而,時至今日,仍有一群明明親身經歷過紅色年代,卻仍然心甘情願在路上搖擺著旗幟,高聲歌唱著那些時代曲的人。你不禁會問,這只是老人家懷緬青春的想當年?抑或,他們是打從心底裡的沒感到不妥,對那些在洪流中受過傷害的人視而不見?電影告訴我們,文革 50 年,時間不會撫平所有的傷口,手上的腥紅也不可能完全吹乾。壞人變老,卻不見得會變好。當你走到旅程的盡頭,死神上門猛敲,你才因為恐懼死亡而後悔,裝著去懺悔——對不起,歷史說,我不再買你的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