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 成份:遜尼、失業、講法文?

A+A-
講法文的(模擬)恐怖份子。 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國智庫布魯斯金學會整理數據發現,從歐美出走投效伊斯蘭國(ISIS)者多數來自以下地方:遜尼派穆斯林集中地帶、青年失業率高企國家、法語地區。前兩項或者不難理解,但法文如何促進「聖戰」?研究員指,法國、比利時及突尼西亞等法語地區即大量輸出恐怖份子至中東,原因之一,或出於「禁面紗法」激化當地伊斯蘭教徒反感,自覺無法兼顧「西方人-穆斯林」身份,終於決裂歸邊。

2010 年 4 月起,法國實施「禁面紗法」,不准婦女在公開場合戴上回教頭巾(niqab 及 burqa)掩面;比利時翌年規隨;突尼西亞則早於 2006 年實行。加拿大魁北克有意效法,取締在公民典禮場合戴頭巾(niqab),議案最終流產。布魯斯金學會調查發現,議案辯論之後,當地就有 14 名加拿大人投效 ISIS。ISIS 曾表示招兵目的在於消除西方與伊斯蘭的灰色地帶。研究員 Chris Meserole 和 Will McCants 認為,面紗爭議或成為西方穆斯林歸邊的催化劑

面紗爭議激化西方穆斯林的身份矛盾:做西方人,還是做穆斯林? 圖片來源:路透社
面紗爭議激化西方穆斯林的身份矛盾:做西方人,還是做穆斯林? 圖片來源:路透社

研究一出,法語因素備受質疑,有指社群網絡才是滋長恐怖主義的來源,而非國家政策。Chris Meserole 反駁表示,大部分恐怖份子屬於摩洛哥裔,而法國有 150 萬摩洛哥人,至今輸出 1,200 人至 ISIS;摩洛哥裔西班牙人為數也多(80 萬),但只有 75 人叛逃到恐怖組織;比利時與意大利各有 50 萬摩洛哥移民,前者輸出恐怖份子數目為後者 5 倍。數字起碼反映了摩洛哥人生活在法語地區的「獨特經歷」。

不少國家如中國及土庫曼均高壓統治穆斯林,為何不見大量恐怖份子外流?Chris Meserole 的理論是,法國厲行世俗化但也崇尚自由,容許人民組織反抗,恐怖組織故有機可乘,以族群網絡滲透。

倫敦市長 Sadiq Khan 是穆斯林也是英國人,而且吃牛角包,經濟學人論其勝選:「啟蒙、成熟冷漠的一場勝利。」 圖片來源:路透社
倫敦市長 Sadiq Khan 是穆斯林也是英國人,而且吃牛角包,經濟學人論其勝選:「啟蒙、成熟冷漠的一場勝利。」 圖片來源:路透社

「法語因素」影響不限法語地區,對世界也極富啟示。在全球化的今日(特別西方),人們身份愈來愈多,傳統種族、語言與國籍認同已無法滿足都會族群,譬如日前倫敦人就用選票表示,市長既可以是英國人,也可以是穆斯林。經濟學人評論 Sadiq Khan 勝選,就認為是「啟蒙、成熟冷漠的一場勝利」:著眼政策,漠視種族、宗教因素;假如像杜林普強行將身份「提純」,做法既不適切也很危險。

法語地區「禁面紗法」理據源於「世俗化」,然而政策正正誤解了該原則。人文學者 Charles Taylor 指出,世俗化(secularization)並非「減去法」(subtraction story),單純撇除宗教,而是將宗教變為一種選擇,還人民信仰自由。同樣,回教女人戴不戴頭巾,根據世俗化原則,自己有權選擇,社會不應干預,應予禁止的是「強迫戴頭巾」。如此,不但女性選擇的權利得以保障,或者恐怖份子也會少一點。

學者 Charles Taylor 指出,世俗化並非減去宗教因素,而是將宗教視為一種選擇,還人民信仰自由。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學者 Charles Taylor 指出,世俗化並非減去宗教因素,而是將宗教視為一種選擇,還人民信仰自由。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