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身處「分心時代」?

A+A-
圖片來源:博客來
圖片來源:博客來

暢銷書「專注的力量」作者 Daniel Goleman 稱,新生代在人類有史以來充滿最多誘惑時代成長,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社交媒體使我們分心,無法集中處理手頭工作——在這「分心時代」,人類需要重新鍛練專注力。Goleman 的論點可謂主流意見,不少學者作家都持同樣看法,然而,英國肯特大學社會學系的榮譽教授 Frank Furedi 卻不同意,他認為科技摧毀人類集中力的指控根本是子虛烏有

Furedi 從歷史角度切入,追溯過去討論「專注」和「分心」的文獻。他發現,那些一口咬定是科技使人無法專注的斷言忽略了一條核心問題:我們為何分心?

人們對新一代專注力逐漸失去的恐懼不僅限於 21 世紀,早在 2,000 多年前,哲人蘇格拉底已表達過類似憂慮。那時候,古希臘剛剛發明書寫,蘇格拉底就恐怕書寫會削弱人類的記憶力。其後,連現時被讚頌為好習慣的閱讀,原來也被古人批評引致分心。例如,早在古羅馬時代,哲人塞內卡(Seneca)就在書信中提醒劇作家盧基里烏斯(Lucilius)不要讀太多書,「不然就會使你浮躁」。

隨著 18 世紀印刷技術進步、出版市場蓬勃,人們更加恐懼書本和閱讀會破壞大眾的深思能力,失去消化嚴肅文學的能力。到 19 世紀,論者將矛頭指向小說,小說成為分心的罪魁禍首,他們懷疑讀小說會為精神健康帶來壞影響——從此,不專注成了一種「病」,分心繼而再被扣上「損害社會整體利益」的帽子。步入 20 世紀,讓人分心的錯已不在小說,而在提供感官刺激的通俗刊物。

今日,我們不但不會說閱讀會令人分心,反而讚揚開卷有益。看起來,過去蘇格拉底、塞內卡等古哲對閱讀造成分心的指控,跟現代的心理學家、神經學家對科技的批評無異:目前,科技發明與人類的思考墮落幾乎連上等號,打機損害精神健康、使用電腦令記憶力減退等描述時有所聞。科技已漸漸取代閱讀導致人類分心的邪惡地位。

無論我們當前身處的「分心時代」是如何塑成,其成因大概不會是創新科技。Furedi 指,真正阻礙人們專心一致的,並非 Facebook 和 Twitter 等溝通平台,而是我們「不知道要與人談些甚麼」(uncertainty about what to communicate)。歷史上,我們對「分心」的認知可歸納為對「改變」和「革新」的恐懼,以前是書寫、閱讀、印刷品,現在則輪到電子產品。然而,我們從沒有深究:人們分心時,是在逃避甚麼?

在這「分心時代」的「分心世代」應如何自處?Furedi 說,分心時代只會在我們逃避直面我們的恐懼、不確定性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