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免殺小公雞,食得人道點?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食物產業中「多餘」的初生公雞有多種方法處置,中止孵化能減少動物痛楚,但人類仍掌控雞的命運。 圖片來源:路透社

全球每年有 32 億隻剛破殼而出的小公雞被殺,因為它們不能生蛋。在食物產業被視為「 無蛋用」的小公雞有「福音」 了,荷蘭有科學家研發出簡易的胚胎性別檢定測試,在公雞孵化前可終止成長。

荷蘭初創公司 In Ovo 稱,其公司研究出一種生物標記可以快速地分辨出雞胚胎的性別,在孵化期的第 9 日便能分辨(雞蛋完整孵化需 21 日)。目前準確率達 95 % 以上,他們更期望達至 99 %。過程包括利用僅 0.77 毫米的幼針抽取尿膜液體樣本,再從質譜分析得出大型分子的濃度,雄性的濃度一般較高,檢測濃度需時僅 4 秒。然而,具體是哪種分子則是商業秘密。

In Ovo 計劃在 2018 年推出商業用檢測器。該公司指,每次測試的成本最初約為 7 便士(0.77 港元),其後可再下調 2 便士 (0.22 港元),並預計在大規模應用下不會對消費者有所影響。除此公司以外,德國亦有其他的胚胎檢定方法的研究,惟尚未見可商業化的時間表。

現時,性別不平等,商業價值低又數量龐大的小公雞下場包括,被一氧化碳撲殺,或活生生的被機器輾碎,亦有把小公雞直接倒下漁場餵魚,一般都慘不忍睹。德國綠黨就嘗試在國會引入立法,禁制撲殺行為,惜本年 3 月便被國會否決,無功而回。本月,德國有法院裁定撲殺剛孵化的公雞,並無違反現有動物保護法例。該高等行政法院指,「撲殺行為屬為公眾提供雞蛋和肉的部分過程」。在德國,動物保護法例容許有合理經濟原因殺死動物。

除了人道原因, In Ovo 亦稱新技術能減少 30% 的孵化過程所消耗的能源,從而減少碳排放。

歐洲議會議員 Stuart Agnew 所擁有之雞場,雞棚空間狹窄,雞不能活動,亦容易受傷。 圖片來源:Hillside Animal Sanctuary
歐洲議會議員 Stuart Agnew 所擁有之雞場,雞棚空間狹窄,雞不能活動,亦容易受傷。 圖片來源:Hillside Animal Sanctuary

大家愛吃雞肉和雞蛋,就算可以免死小公雞,但想吃得人道仍不容易。本年初,英國有動物權益組織揭發標誌「自由放養」(free range)的雞場,共 16,000 隻雞困在狹小的雞棚「放養」,雞毛脫落、傷口潰瘍。組織志願者指 「這是令人作嘔的情景」。雞場擁有人,竟是英國獨立黨歐洲議會議員及歐洲議會農業發展委員會員 Stuart Agnew 。此外,美國紀錄片「Food, Inc.」亦揭示了美國現代農業和畜牧業的產業鏈後,損害環境、剝削員工和虐待動物的情況,例如除了空間過於狹窄,亦有如不見天日的雞棚使雞隻致盲。

從減免動物痛苦來看,預先檢測性別再中止孵化,的確比用氣體撲殺人道,但在道德上仍存爭議,而且這亦是原來現代食品產業背後不堪入目的景況。除了古人智慧「君子遠庖廚」,要食得真人道又真安心,或者可以學習美國一間幼稚園轉為食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