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那個蟲兒敢作聲?
身兼設計師及雕塑家的謝克,承認他的一系列「蒙眼少年」作品深受毛澤東少年時期的詩詞「咏蛙」所影響。
我與謝克是在上世紀 80 年代設計學院教學時認識的畫家。當年面型瘦削的他極像電影「道士下山」裡的王寶強,當然,謝克的藝術功架也像戲內王寶強厲害。
謝克創作的一系列「80 後」超級少年金屬雕塑系列,是他近年來最精彩的作品之一。「80 後」超級少年雕塑系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2014 年創作,高 52 cm 的「這個殺手不太冷」、2011 年,高 58 cm 的「信念」,及 2013 年,高 52 cm 的「坐禪」。
「80 後」雕塑中的蒙眼少年,造型生動,時而像蜘蛛俠翻騰到椅上張望,時而單手倒立的街舞動作俯瞰江山,時而像一休和尚般坐禪入定,還有像鐵臂阿童木般的招牌姿勢飛越巔峰,動態十足。
問謝克為何少年總是蒙著雙眼?謝克解釋,這和西方社會立於法院前的正義女神雕像有關。女神表情肅穆,左右雙手分別手執寶劍及天秤,雙眼被布條緊緊蒙著,而寶劍代表「正義」,天秤代表「公平」,蒙眼則表示審判要「用心靈來觀察」。
他更強調西方法律觀點是衡量證據,確認事實,絕不受任何先入為主的偏見左右。謝克更坦言承認借助正義女神蒙上雙眼的概念,將其演變成為正能量象徵的蒙眼少年,藉此表達他對公平/正義的孜孜追求。
至於為何金屬蒙眼少年喜歡跳躍在歷代的名山大川及明式木製座椅上?謝克說:這個環境意味著中國的傳統與現實。就如他的雕塑作品「探索」中,在座椅上刻意疊放著「聖經」及「論語」,兩者均代表了東西方偉大文明傳承的精華匯聚。
從當年的木刻版畫至今充滿現代感的金屬雕塑,謝克既繼承民俗傳統精粹,又創作出新穎及富幽默感的現代作品出來。
謝克善於在傳統語匯和技法的細節之處大做文章。雕塑作品中都蘊涵著他絲絲入扣的謀篇佈局及哲學性的嚴謹思考。
「80 後」的超級少年雕塑系列,令我腦海中頃刻展現了一個聰明倔強、擁有著民族基因的小男生,無懼逆境與艱辛、永不低頭的畫面。
此刻我想起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所言:「以天下興亡,皆在我中國少年的奮發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