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皓昕:「三人行」,未必有師(二)

A+A-

不喜歡電影,仍喜歡裡面的六分鐘槍戰。

在「杜琪峯的銀河創作 三人行製作紀錄」中,杜琪峯很坦白說,他在一開始,甚至沒有角色、沒有故事、沒有劇本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場戲,而這部電影就是為著這六分鐘的高潮而拍。他都說成這樣了,作為觀眾當然也無可否認,出來的成品很好看,居然把一場槍拍成華爾滋舞會般,簡直是厲害得過份。

槍戰戲是杜琪峯的招牌菜,主要分幾條路線:有「鎗火」透過角色的靜態佈局、舞台式構圖的冷峻風;有「放逐」開槍時嘴角還會互相上揚,男人默契大於一切的浪漫風;有「PTU」命運使然,各個矛盾角色齊集一點,西部片般的原地開槍,還會爆出白色煙屑的宿命風;有「大事件」一開始 11 分鐘長鏡頭,由地面拍到二樓再回到地面,省港旗兵式的寫實風;亦有「神探」和「暗花」利用鏡子倒影、或「復仇」大平原上推著紙箱作掩護,互相開火的怪異風……「三人行」中的六分鐘槍戰,簡直是集以往大成,把它共煮一碟,蛻變成新款的杜琪峯槍戰品種。

看時想到了「Kingsman」中被刪掉了的教堂槍戰,同樣是一大群人在一個密封空間裡用槍廝殺。

不同是「Kingsman」表達的是歇斯底里的群眾恐懼,杜琪峯要表達的,是形而上的人生觀念——鏡頭時動時靜,時快時慢,時而槍聲尖叫,時而古典樂,時而更有王菀之翻唱羅大佑的「之乎者也」。角色在怪異的鏡頭推進中似是毫無章法,其實自有一套邏輯。他們時開槍時中槍,時獰笑時悲痛。在六分鐘的槍戰中,杜琪峯把角色的生離死別、不同性格和命運軌跡的人生百態都放了進去,讓子彈、煙屑、血霧描畫一幅現代浮世繪。這何止是暴力美學,簡直是把最抽象的價值和觀念以槍火來表達。名副其實是 let the guns do the talking。

可這場戲的最大賣點,不來自銀幕上多麼精彩,而來自銀幕後,戲組為了拍成這一系列的高難度鏡頭,那場面調道有多麼誇張,如煙花表演般把不同元素有序點燃,計算精密。我們在銀幕上看見,每一個角色的超慢動作,原來全都不是電腦特效,而是真正的「人肉慢動作」。拍攝前,演員足足排練了三天,透過千百次的反覆死記,演員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肌肉,使四肢在極慢速度下拔槍、板機、躲避、中槍等。

  • 電影「三人行」花絮 圖片來源:「三人行 Three」Facebook 專頁

杜琪峯找來一位肢體老師,排演時拿著鑼鼓敲打拍子,演員就像一群芭蕾舞蹈員,有節奏地一拍一拍,進行著這場醫院大廝殺。實際拍攝時,因為醫院的佈景也會阻礙到攝影機和吊軌的擺動,很多時候,機工需要把醫院的「牆壁」拆掉,讓攝影機「穿過」後,再立即把它吊回來重新安上。過程中當然還要避免入鏡,以及不慎跟真正入鏡的演員們發生碰撞——光聽已經想像不了它是何等複雜,腦袋要有多清晰,又臨場要有多強的變通能力,方能設計和導演出這一場戲。

罪疚反而落在觀眾身上。我們看慣「Avengers」,再炫目的特效也如食生菜。審美觀都像味精舌頭般的摧毀了,最原始的鏡頭調道,真正一個導演該表現的 craftsmanship,我們反倒不懂得去品嚐。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江皓昕,編劇,白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