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萬興 攝影)「影像提供:鄭南榕紀念館館藏」

(編按:你抱著何種生活態度?如果說每每擔驚受怕自己犯法(錯),或者怕被警察抓,這是否生活態度?鄭南榕慷慨就義的生活態度,雖非人人接受,況且社會亦未必能在一時三刻改變,但把其精神融血,為我們清除心中不必要的障礙(恐懼),達至自由,卻是可行之法。於香港而言,更是出奇地合用,例如可以在「百分百自由教戰手冊」中,以下有關該書緣起之文,把地點改成香港,事件轉為香港近年政治事件,別有一番體會。)

文:許章賢(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

要求解嚴,是一種生活態度,修養「恪遵自由民主的原則,尊重別人」的生活態度,要求加速解嚴,正是偵測到台灣的時不我與,希望台灣快快養成這樣的生活態度。無形的戒嚴陰魂不散,整個台灣正在和時間競賽,臻於自由民主的至善是台灣生存最後的堡壘。

出版緣起

行動思想家鄭南榕生前三個重大社會運動:一九八六年「五一九反戒嚴綠色行動」、一九八七年「二二八和平日運動」與一九八八年「新國家運動」,開創了台灣突破戒嚴、平反歷史、追求台灣主體性的先河。二○一六年五月十九日適逢五一九綠色行動三十週年,鄭南榕基金會出版《百分百自由教戰手冊》以紀念這場正義與勇氣的運動,回顧過去,喚起台灣人的歷史記憶,展望未來,呼召台灣人的自由精神。

鄭南榕策劃五一九綠色行動時,國民黨政府已經在台灣實施了近三十七年的戒嚴,這是全世界施行時間最長的戒嚴令。在黨禁、報禁的壓抑下,台灣公民的參政權利與言論自由受到嚴格限制,國民黨政府對政治異議人士的逮捕、軍法審判、判刑與處決,時有所聞。當時鄭南榕不只要求取消戒嚴,並且是「立刻」取消戒嚴,希望他熱愛的台灣盡快解除無情的桎梏。戒嚴!戒嚴!戒掉了多少人的尊嚴!不僅禁錮了人民的思想、言語、行為及生活,更導致了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對於公共事務膽怯、冷漠、感到無力的文化現象。而時間已經過了三十年,台灣社會各角落,仍然隱藏著不同形式的無形戒嚴,為紀念一九八六年的五一九綠色行動,為此本會發想籌劃出版專書。

出版目的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至今,我們不得不承認,戒嚴的遺毒至今仍然對台灣社會造成相當深入的影響,所謂「心中的小警總」(編按:即威權時代警察總部作為政府打壓人民的工具時,對臺灣人造成之心理影響),在很多人身上似乎變成隱而未顯卻如影隨形的幽靈,不時控制人們的思考、判斷,非常不容易察覺。這是一種不正常、不健康的社會現象,妨礙百分之百自由的追求。

回首那段白色恐怖的歷史,我們希望不陷入悲情的泥沼,了解過去,記取教訓,同時警惕自己努力不夠,體悟仍有威脅存在,當有一天危機來臨時,我們能有警覺不讓悲劇重演。試看普遍存在於台灣的司法整肅、媒體壟斷、黑箱作業、濫權徵地⋯⋯ 在在說明「解嚴」只是解除了有形的鐐銬;若指望完全解除無形的枷鎖,需要進一步的公民覺醒,才有辦法徹底消滅「心中的小警總」。

出版期待

百分百教戰手冊,在香港書展的 1B-A37 攤位有售。

何謂真正的「解嚴」?有很多不同詮釋方式,如果把「解嚴」理解為一種「恪遵自由民主原則,尊重別人」的生活態度,去對照馬政府黑箱服貿協議、黑箱課綱微調、馬習會等作為,其實,台灣還沒有真正「解嚴」。以馬習會為例,馬英九總統未經民主程序,逕行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黑箱會談;除了黑箱,問題更在於馬總統的低支持度、半年後即將卸任,顯然無法代表台灣,更何況中國是對台灣有敵意的敵國,這在任何民主國家都是不被允許的,卻在台灣真實上演。誠然,在台灣實施達三十八年的「戒嚴令」已走入歷史,但是掌權者卻無視民意、肆意傲慢的「戒嚴心態」仍普遍存在於國家機器,我們亟需設法去一一擊破。

觀察近三年的學生運動,二○一三年成大南榕廣場命名事件,二○一四年三一八太陽花運動、二○一五年高中生反黑箱課綱,讓我們看到九○後年輕學子旺盛的生命力,義無反顧追求真理的態度,完全不亞於黨外時期追求民主的前輩。再往前推,二○○八年野草莓學運,乃至一九九○年的野百合學運、廢除《刑法》一百條的社運,不同世代的年輕人和學者對台灣解嚴後的民主化進程都扮演重要角色。本書的出版,希望能影響更多當代的年輕人,引發「追求百分百自由」的共鳴,期待讀者們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自己認同的「自由精神」,學習爭取百分之百的自由,走出屬於自己的「自由之路」。

 

注:本文原題為「要求解嚴,是一種生活態度——《百分百自由教戰手冊》出版精神」,由逗點文創結社授權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