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多年前的馬糞危機

A+A-

城市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聯合國預計,到 2050 年,城市將吸納全球人口的 70%。但城市化的同時,又不斷產生新的危機:水源、糧食、石油、電力,環境遭破壞等等。

事實上,「城市化」一開始就面臨危機,100 多年前的維多利亞晚期,在屈指可數的現代大城市倫敦和紐約,就爆發了「馬糞危機」。

馬車是當時最先進的交通工具,城市的運作離不開馬。市民出門普遍以馬車代步。馬車也分「巴士」和「私家車」,當然,私人馬車只有有錢人家才配置得起。

馬車除了載客,另有專門運貨的類型。起初設有軌馬車,利用車輪在路軌上滾動的力量,可以提高負重。

Image-3有軌馬車一般由兩匹馬拉,一次能拉 20 名乘客,每匹馬一天只能工作 4 小時,一輛有軌馬車一天需要 8 匹馬。

至於相當於公共巴士的馬車,每天需要 12 匹馬,天熱的時候則需要更多輪換的馬。

要維持一個大城市的高速運作,自然是馬滿為患:19世紀末,倫敦蓄有 30 萬匹馬,每天調動 5 萬匹馬支撐著城市的交通系統。紐約也至少有 15 萬匹馬。

馬太多的問題很容易想像:馬尿、馬糞充斥,整個城市猶如一個超級廁所。倫敦的馬每天產生 3,000 噸馬糞,30 萬升的馬尿。如果馬尿尚可任其揮發,馬糞則不然,不動手清理是不會自動消失的。

一開始的時候,馬糞甚受歡迎,城市附近的農民會入城花錢買馬糞當肥料。很快,馬糞就供大於求了,城市居民必須花錢請農民來收集馬糞。但是到了收成的季節,農民事忙,就算花錢,也沒人來收馬糞,只能隨便把馬糞堆在空地上,晴天的時候,馬糞被曬乾成粉末,四處吹散;一到下雨則變成泥漿,整個城市臭味熏天,到處都是蒼蠅,也提高了疾病傳播的可能。

由於工作過勞,當時城市裡的馬平均壽命只有 3 年左右,很多馬在工作的時候累死,當場倒在馬路上。處理馬的屍體也成了一大難題,有時人手不夠,就任由馬屍在街上腐爛,有的則分屍之後再棄置。

當然,還是馬糞最為棘手。當時的輿論警告:馬糞將成為全世界所有城市的噩夢。紐約的評論家預言:到 1930 年,曼克頓街上的馬糞將堆到三樓的窗戶;1894 年「泰晤士報」也說,在接下來的 50 年裡,倫敦將被高達 9 英尺的馬糞淹沒。1889 年,英美兩國在紐約召開會議,主要討論如何解決「馬糞問題」,但似乎束手無策。

眼看城市文明就要葬送在馬糞堆裡了,不料,到了 20 世紀初,難題突然迎刃而解:因為有了汽車。汽車更容易駕駛,也更快捷方便,馬車被迅速淘汰,馬糞危機也突然煙消雲散了。

今天,汽車也帶來了空氣污染,交通堵塞,眼前也似乎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但如果按照歷史的發展軌跡,似乎不必絕望,妙計也許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