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精英化的文翠珊內閣

A+A-
2016-07-14T000634Z_1158462940_S1AETPKWKOAB_RTRMADP_3_BRITAIN-EU-MAY
圖片來源:路透社

新首相文翠珊內閣成員當中,多人出自官立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其「平民化」程度為歷來保守黨內閣所僅見。

新內閣要員當中只有三成曾就讀私立公學(Public school),是自 1945 年工黨首相艾德禮內閣以來最低的比率。

只有一個「伊頓人」,就是外相 Boris Johnson。另有 7 人來自文法學校,教育大臣 Justine Greening,父親是鋼鐵工人,曾就讀招生不分資質的地區綜合學校(Comprehensive school)。

新閣員學校出身與人數分布

新內閣洗牌堪稱是近世少有的「大地震」,比 1962 年麥美倫(Harold Macmillan)的「長刀之夜」更為轟動,當時是一夜間炒掉了 7 個大臣。本屆是一口氣炒掉前任 11 名主要官員,包括高浩文(Michael Gove)在內,都在 24 小時內執包袱走人,有「諾丁山派」(Notting Hill set)之稱,即前首相卡梅倫和財相歐思邦的黨羽,則一個不留。

曾就讀官立學校的麥樂賢(Patrick McLoughlin)當過礦工,由交通部長調任保守黨主席,負責修補基層選民與保守黨關係。這個職位以前由 Feldman 男爵擔任,他也是卡梅倫的大學同窗。

本屆內閣與上屆相比,閣員出身綜合學校的比例上升了 1%,為 44%,但 2010 年聯合內閣的時候,這個數字只有 21%。如果再算上文法學校的背景,70% 的閣員都出自官校。

保守黨議員 Nadine Dorries 對內閣名單表示欣喜,並稱:「沒有任何裙帶關係,沒有人一起上過學,或者與首相住過一個宿舍。」此話顯然是針對卡梅倫與歐思邦而放。

慈善教育基金 Sutton Trust 主席 Peter Lampl 爵士,認為新首相任命閣員顯示了她推動社會向上流動決心。「她任人唯賢,任何人只要有才幹,無論出身背景,都可以委以重任。」

新內閣中有 8 位女性,與貝理雅時代相當。除了盧綺婷(Amber Rudd)當上內政大臣,大法官卓慧思(Liz Truss)更是千年來出任該職的第一位女性。

前閣員中只有 4 人留任:國防大臣 Michael Fallon,衛生大臣 Jeremy Hunt,威爾斯事務大臣 Alun Cairns 和蘇格蘭事務大臣 David Mund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