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沒落史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Yahoo 曾是那些年每人上網時必到的畫面。這位昔日搜尋界一哥,無論資產,還是地位,都今非昔比。近日被電訊公司 Verizon 收購一事,更成為 IT 界的反面教材,其沒落,實有跡可尋。

昔日的 Yahoo 猶如矽谷神話、美國夢傳奇。1994 年,兩位史丹福大學的年青人,David Filo 和楊致遠共同建設了名為「Jerry and David’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的網頁,就像目錄一樣,放有他們喜愛網站的連結。其後,他們將頁面正名為 Yahoo,並成為千百萬網民的隨意門,助人在無窮無盡的網站上遊歷。2000 年,Yahoo 攀上頂峰, 市值一度達 1,280 億美元。但是,明星終要隕落——日前,美國通訊公司 Verizon 以 48.3 億美元收購 Yahoo 核心業務,Yahoo 作為一間獨立網絡巨擘的歷史走到盡頭。

這場收購,可謂網絡世界史的分水嶺。對過去,Yahoo 被 Verizon 低價收購(對比起 10 年前的價位),象徵了 Web 1.0 已成歷史遺物,網民不會再滿足於 Yahoo 所提供的服務。對將來,它代表了新方向,就如 Instagram、Snapchat、Spotify 等應用程式,網絡已不再留於網頁的舊領域,而是朝著超越瀏覽器,甚至智能手機的方向發展,如何能夠真正與時並進,才是這世代的思考問題。

如何能夠真正與時並進,才是這世代的思考問題。 圖片來源:路透社
如何能夠真正與時並進,才是這世代的思考問題。 圖片來源:路透社

Yahoo 墜落,所因何事?可以說,非總裁 Marissa Mayer 之過失。Mayer 就任前,Yahoo 在 3 年內換過 4 個行政總裁;2012 年,Mayer 上任後,她積極改革,然而,Yahoo 實在積病太深,回天乏術。「經濟學人」撰文列出 Yahoo 有 3 大問題,導致當前的景況。

首先,Yahoo 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從創辦以來就沒有發展重心。它在科技公司與媒體之間舉棋不定,每逢網絡發展出現新突破,它都不知進退,跌進逆流。例如,它不清楚「搜尋器」究竟是商品(commodity),還是值得巨額投資的領域;後來,Yahoo 又跟不上社交媒體和流動網絡的發展,令 Google 乘勢崛起,從後趕上。而且,臃腫的架構亦使企業無法如常運作(dysfunctional),像 Google 的總公司 Alphabet 一樣簡潔重組業務,才是出路。

Yahoo 跟不上社交媒體和流動網絡的發展,令 Google 有機可乘,從後趕上。Snapchat 世代連 Yahoo 是甚麼都不太認識,Yahoo 換主 Verizon,有機會重生嗎?

另外,Yahoo 的交易智慧,也叫人卒不忍睹。雖然有些投資,如購入阿里巴巴股票,得到龐大回報,但 Yahoo 其他交易實在一塌胡塗。它錯失了以 100 萬美元買入 Google 的機會;它快能以 10 億美元收購 Facebook 時,又得一想二,再三壓價,結果失敗;能買 Youtube 時,它又不買,最後 Youtube 落在對手 Google 手上——這連串交易決策的失敗,加速企業沒落。

從 Yahoo 的沒落,可得第 3 個教訓:創辦人對自己「親生仔」的深愛,令他們無法作出正確的戰略決定。就像在 2008 年,楊致遠有機會以 450 億將 Yahoo 賣給 Microsoft,可是,自尊和慾望令他拒絕交易。「經濟學人」指,其他矽谷公司應該認真審視 Yahoo 的事例,不是每一個創辦人都是 Steve Jobs,能再創高峰。

Yahoo 的悲涼,是大網絡企業之死的最佳例子。雖然新主 Verizon 亦想好好利用 Yahoo現有的資源及龐大的用戶群,在廣告界殺出血路,追貼 Google 和 Facebook,但「紐約客」寫手、科技公司創辦人 Om Malik 卻認為,現今的「Snapchat 世代」連 Yahoo 都不太熟識,Verizon 的夢想似乎太離地,遙不可及。再者,Google 和 Facebook 兩者已佔網絡廣告市場的 85%,Verizon 又能搶到幾多?不管結果如何,以 48 億買入 Yahoo 都是場便宜的「賭博」。

剎那光輝不是永恆,要避免重蹈 Yahoo 覆轍,矽谷公司需從其身上吸取教訓,因為在矽谷,「沒有企業大到不能倒」,Om Malik 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