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瞳行動:以眼還眼 輪迴幸福

A+A-

Dr. Ruit 是尼泊爾首屈一指的眼科醫生。經他雙手醫好的眼睛,數以百萬計。一般白內障手術需要 15-20 分鐘來完成,Dr. Ruit 拿穩原始的手術刀,數分鐘便完成。

可是,儘管他醫術精湛,他也有得求人的時候。

20 年前, Dr. Ruit 有時會走到距離醫院 800 米的 Pashupati 火葬場,逐一跟正與家屬道別的人,勸他們捐出家人的眼角膜,好讓他拿回去醫院作器官移植,讓更多人能看得見。

印度教相信去世時屍體必須完整,故器官捐贈風氣並不熱烈。可是眼角膜受損是尼泊爾最嚴重的眼疾之一。
印度教相信去世時屍體必須完整,故器官捐贈風氣並不熱烈。可是眼角膜受損是尼泊爾最嚴重的眼疾之一。

信奉印度教的人,深信屍體必須完全。如身體缺少任何一部分,下一世也將會欠缺此部份。因此器官捐贈在尼泊爾並不流行。

農耕時遇到意外、嬰孩出生時的缺憾、細菌感染等,使眼角膜受損成為尼泊爾第二最常見的眼疾。不幸是醫院經常缺少眼角膜。Dr. Ruit 所屬的 Tilganga 眼科醫院,得從西方醫院入口眼角膜,或者當美國或者英國的醫生到訪尼泊爾時,也會叫他們帶點眼角膜來。

Dr. Ruit 的「深耕細作」,一直持續了 20 多年,使 Tilganga 能穩定地從 Pashupati 運來眼角膜,更成立起全尼泊爾第一間眼角膜銀行。

眼科醫生Ruit(最右)深信,只要讓家屬見證病人重新看得見的喜悅,他們就會同意捐出家人的眼角膜。
眼科醫生Ruit(最右)深信,只要讓家屬見證病人重新看得見的喜悅,他們就會同意捐出家人的眼角膜。

Dr. Ruit 說︰「只要把家屬帶到手術現場,讓他們見證移植後病人重新看得見的喜悅,他們就會二話不說,同意捐出家人的眼睛。」

初時只有小貓三隻,打電話到眼角膜銀行表示有意捐贈。但無論是深夜還是清晨,銀行負責人一收到電話,都會第一時間飛奔到火葬場,把握時間抽取新鮮的眼角膜。

銀行成立的第一年,只錄得八宗捐贈。第二年數字已跳升到 300,而至今已有 6 萬人同意死後捐出眼角膜,超過 11,000 人因此捐贈計劃而重見光明。

捐贈中心有一塊版,寫著「捐贈眼角膜會帶來好報」,鼓勵公眾參與器官捐贈。
捐贈中心有一塊板,寫著「捐贈眼角膜會帶來好報」,鼓勵公眾參與器官捐贈。

捐贈中心有一塊版,寫著「捐贈眼角膜會帶來好報。」Tilganga 眼科醫院乾脆在火葬場旁成立小小的辦公室,方便家屬查詢。醫院現在不但能「自給自足」,更可以出口眼角膜到中國、不丹、馬來西亞和巴勒斯坦等國家。

7 歲的小姑娘  Lekha,就是 Tilganga 每年數千個奇蹟裡的其中一個。

因為患上傷寒和缺乏維他命 A,Lekha 的眼角膜受損而無法看見。每天她不是瑟縮在家裡一角,就是扯著媽媽的裙擺,因為 Lekha 許多事都做不到,又不能跟小朋友隨處玩耍。

幸運的 Lekha 獲得眼睛治療的機會。進行眼角膜手術後,她第一次看見媽媽的臉,臉上禁不住綻放出笑容。雖然她另一隻眼仍需治療,但 Lekha 的人生將從此不一樣:她終於可以跟姐妹一起上學了。

捐贈者的名字,會刻在火葬場旁的廟宇裡。受惠者與家人可以到廟宇燃點一支蠟燭,感謝捐贈者的美意。

死者已矣,來者可追。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