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蘑菇,然後種出大廈?

A+A-
圖片來源:mycoworks facebook 頁面

當今皮具所用的真皮革多為牛皮,由於牛隻哺養成長需時耗費,屠殺過程殘忍,鞣皮染色亦會有毒,因此傳統製皮方式常被批評不環保,破壞自然環境。縱使如此,人們對皮具的愛還是有增無退,無法抗拒其奢華感之餘,又享受其耐用度。為尋找可持續的皮革生產法,替代傳統製皮方式,生產商多年來各出奇謀,或以皮膚細胞種出牛皮,或用合成物料取代。現在,藝術家 Phil Ross 則提出以蘑菇外皮取代牛皮,既環保,又不失皮感。

Phil Ross 與其團隊在 2013 年創立一間名為 Mycoworks 的創新科技 startup,主要生產可再生的天然材料菌絲體(mycelium),亦即蘑菇的根部結構,相當於蘑菇的皮膚。他們利用菌絲體培植技術,在不損害自然環境底下,生產包括家具和與牛皮質感相似的皮革等多種產品,備受外界關注。

以菌絲體製作的家具 圖片來源: mycoworks@instagram
以菌絲體製作的家具 圖片來源: mycoworks@instagram
由菌絲體所構成的磚頭屋。 圖片來源: mycoworks@instagram
由菌絲體所構成的磚頭屋。 圖片來源: mycoworks@instagram

菌絲體是種神奇物料,在特定的溫度濕度底下生長並經過染色後,就能製作出相貌和觸感都與牛皮、蛇皮、鴕鳥皮相差無幾的植物皮革。Mycoworks 聲稱,相對傳統製皮技術,新技術對環境無害,植物皮革可以降解(biodegradable),回歸自然。而且,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商亦能隨心所欲地操縱蘑菇組織成長方式,轉變菌絲體皮革的質感,調節形狀大小,這些都是動物皮革不能比擬的優勢。

菌絲體在工商業上價值,其實在近十年才日漸受國際社會重視,被廣泛討論真菌學家 Paul Stamets 和產品設計師 Eben Bayer 都先後在 TED 演講時提及菌絲體的功用,後者更指菌絲體在未來將能取代塑膠,是可隔熱的環保包裝材料。然而,相比起 Phil Ross,兩人都是後知後覺。

早 30 年前,Phil Ross 已開始使用菌絲體創作藝術,利用蘑菇的生長方式,做出風格特別的雕塑、磚頭和家具。 據報道,由蘑菇所生產的磚頭不但沒泥土味,更是異常輕盈,而且這種磚頭防火防震,在地震區域尤其有用,是建築界的未來物料。Ross 曾以菌絲體建造了一間小茶屋,在德國展覽上展出。至於那些以菌絲體構成的磚頭能否實際應用到工程上?他曾在訪問中表示:「隨時可以建造一間屋。」

隨著 EcovativeGenspace 等公司加入研究和生產菌絲體產品,Mycoworks 和其他設計師亦另謀菌絲體的出路,將這種物質應用到時裝界上,以蘑菇種出皮革及紡織品。早前 Phil Ross 向傳媒透露,他們已有開設工廠,大規模生產菌絲體皮革的計劃,預計價錢和質素均可與真皮比拼,現時 Mycoworks 已與多間鞋商簽下合同,在 2017 年正式售賣植物皮革,供製鞋之用。

或許有一天,我們穿上的皮褸、皮鞋,甚至居住的大廈都會由蘑菇種出,屆時愛皮之人就能減少殺生之過,消除罪惡感。

Mycoworks 的皮製銀包。 圖片來源: mycoworks@instagram
Mycoworks 的皮製銀包。 圖片來源: mycoworks@instagram
Mycoworks 由蘑菇種出的皮革。 圖片來源: mycoworks@instagram
Mycoworks 由蘑菇種出的皮革。 圖片來源: mycoworks@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