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貓鬥七狗,貓不是貓,狗不是狗

A+A-

「惡犬」如比特鬥牛梗,沒有痛感,牙關緊閉症讓牠咬合力驚人,隨時咬掉一口任何生物的血肉,天性的殺戮機器,最兇殘格鬥犬的桂冠非牠莫屬?「錯了」,加拿大一隻 16 歲老家貓說,「錯得離譜」。

當一貓遇上 7 犬,且勢眾的一方還是以「惡犬」之名著稱的比特犬,自然高下立見,然而最終毫髮無損的卻是這隻有關節炎的老貓。注意,這並不是「以弱勝強」的故事。

老貓 Baby 的「戰績」。狗主圖片來源:Javiera Rodriguez 臉書。
老貓 Baby 的「戰績」。狗主圖片來源:Javiera Rodriguez 臉書。

幾天前加拿大兩名「Pit Bulls of Victoria BC」 創辦人 Javiera Rodriguez 和 Kyla Grover 帶著 7 隻比特犬出門散步,途經這隻家貓和主人的住處。這隻名為 Baby 的老貓突然直直衝過來,撲向狗群,並將其中一隻比特犬 Bandida 抓成重傷。「當時牠的主人開始尖叫『拉開你的狗,拉開你的狗』,而我們想說的是『拉開你的貓,拉開你的貓』。」Rodriguez 憶述。作為常人眼中「危險狗隻」狗主,Grover 知道只要 Bandida 傷了這隻貓,因為牠的種族,等著牠的定必是可怕的人道毀滅,於是她冒險介入分開這一貓一狗。

狗主 Kyla Grover 手上的貓抓傷。圖片來源:Kyla Grover / Buzzfeed
狗主 Kyla Grover 手上的貓抓傷。圖片來源:Kyla Grover / Buzzfeed

「如果我的狗想要殺死那隻貓,隨時都可以做到,但牠沒有,牠只是按著那隻貓,停止對方的攻擊。我多害怕牠會被抓掉眼球。」最後受襲的比特犬 Bandida 滿臉傷痕,而 Grover 亦因此需要到急症室接受破傷風注射和處理傷口。雖然貓主願意承擔約 222 美元(約港幣 1721 元)的獸醫費用,但 Grover 真正希望的是法律能公平對待這些「攻擊性動物」。

動物間的差別待遇

Grover 事後致電當地市政府,得知現行雖有針對攻擊性狗隻的法律條例,對貓則沒有。「我並不是想要那隻貓怎樣,也不想貓隻落得和我的狗一樣下場,備受規限。」她只是不明白,為何她的狗需要任何時候都被狗帶綁著,而貓不需要。

當地傳媒 Chek News 以「貓與狗應否接受同樣的法規」為題舉行網上投票,至今有 56% 網民投票認為「應該」。輿論似乎偏向貓狗平等,不論「危險性」。但此前,已有不少地方禁養比特犬,香港亦早已將其列為危險狗隻,禁止輸入及繁殖。

「惡犬」的成見

受襲以後,Bandida 不復從前調皮愛玩,總是黏著主人不離身。Grover 明白貓會攻擊 7 隻比特犬,這件事本身聽上去非常荒謬,「但這也反映了攻擊性狗隻的可憐之處,牠們明明都是個性忠誠溫和的狗隻,並不是人們以為的為殺戮而生。」Rodriguez 認為,狗隻的個性養成的關鍵,在於狗主與狗隻的關係和飼養方式。

這種說法與早年有關攻擊性狗隻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英國 University of Bristol 的研究人員發表報告指,造成具攻擊性狗隻的,不是品種,而是飼養方法。研究訪問了 1.4 萬名英國狗主,收到 4 千名狗主回覆,發現從狗隻飼養員直接購買的狗隻,比從寵物店購買的攻擊性較低,而自小參加訓練班的狗隻不論對家人還是陌生人也展示較低攻擊性。從數據分析上看,有攻擊行為的「危險品種」也不過多「非危險品種」不足 10%。研究人員 Rachel Casey 認為:「大家需要明白任何狗隻都具備攻擊能力,對不同狗來說特定的情況都可能激發牠們的攻擊行為,每隻狗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品種的影響確實不大。」Casey 也指出目前根據狗隻品種或體型,而非行為決定的差別對待,只會引起反作用:「狗隻在這種受壓迫的情況有可能變得更具攻擊性。」

寵物主人測試?

不少人意識到對「惡犬」的「種族歧視」使不少準狗主對牠們退避三舍,紛紛呼籲拋開成見不要放棄飼養。但 Casey 則有一個有趣的提議:既然駕駛者操控擁有殺人能力的車輛前,需要學習駕駛並通過測試取得駕駛執照,保障自身及道路使用者安全;若規定人們養寵物前需考取「養寵物執照」不也能減少狗隻傷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