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體操運動員需要這麼矮?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體操運動員就像超現實的存在,能夠在空中翻騰時保持身軀平直,甚至跳躍出身高兩倍的高度。這些像違反物理的動作,竟然都是由細小的身軀所爆發出來。過往在女子個人全能項目中奪得金牌的,平均身高只有 5 尺 1 吋(155 cm),本屆奧運中橫掃體操 4 金的拜爾斯(Simone Biles),更只有 4 尺 8 吋(142cm)。為甚麼女性體操運動員有縮水的趨勢

體操訓練與身型的關係猶如雞與雞蛋的情況。到底是密集的訓練遏制了身體發育,還是體型細小更適合體操? 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事實上兩個因素互相影響

拜爾斯站在菲比斯旁邊時,形成鮮明的身高差。圖片來源:Twitter

訓練遏制成長?

相比其他運動項目,體操的訓練早在運動員發育之前已展開,如美國名將莊遜(Shawn Johnson)在 3 歲時開始操練,中國名將楊威則在 5 歲時開始。反觀田徑、游泳、網球等項目的運動員,平均都在發育後才展開訓練,水神菲比斯(Michael Phelps)也在 11 歲才開始。而女性體操運動員需要在發育前學會所有技巧,因此相比男性,她們在年紀更小的時候便開始了訓練。一旦開始發育,她們就難以自如地調動身體,使操練變得困難。體操教練形容這是一場對抗身體發展的戰役

訓練時期更長,女體操運動員的身軀和骨骼就承受更大的壓力,加上她們的身體脂肪也偏低,導致刺激發育的荷爾蒙偏低,推遲了青春期。當她們退役以後,身體才會開始增高,補償失去了的高度。根據 2004 年的研究,女體操運動員的骨骼年齡,平均比她們的實際年齡小 2 歲,對比同齡的少女,她們身高較矮而且四肢較短小。不過研究沒有證據指出,操練直接導致她們身型細小,因此也有可能是優秀的體操運動員剛好都是發育遲緩、個子矮小。

細小的身軀更優秀?

精細的骨架意味著體重較輕,只需要更少的肌肉轉動身體。從物理角度來看,就是有更高的強度重力比(strength-to -weight ratio)。體態較輕盈的運動員可以用更少的能量在空中推動身體,短小的四肢能讓她們更容易在高低槓之間擺盪,或在平衡木上有更大的空間跑動及跳躍。運動力學期刊亦提出較小體型的體操運動員,更擅長旋轉和扭動身體。

由於細隻的優勢,各國代表團都派出小個子出賽,拜爾斯還未是最矮,巴西的薩賴瓦(Flavia Saraiva)更以 4 尺 3 吋 (133cm),成為今屆體操場上最矮的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