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似曾相識的錯覺

A+A-
這些妹妹我是見過的。
這些妹妹我是見過的。

紅樓夢裡,寶黛初遇,黛玉「便大吃一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她,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古人大可以為「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今人則會被指「Déjà vu」—— 明明未曾見過,但卻似曾相識的錯覺。Déjà vu(既視感)一直被以為是虛假記憶,但最新研究表示,大腦出現「錯覺」可能是健康的象徵。究竟為何會出現這種精神誤會?

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Déjà vu 未必關乎記憶,而是一種判斷作用。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引發 Déjà vu 的方法:先問實驗對象有否聽過以「s」起首的字眼,再灌輸一連串相關字眼,例如「床」、「枕頭」、「夜晚」、「夢」,但刻意遺漏關鍵字 ——「睡眠」(sleep),最後再問一次有否聽過「sleep」。結果有 21 名實驗對象表示雖然記得未曾聽過這個字眼,但卻感覺似曾相識--Déjà vu。

實驗期間,研究人員一直以功能性磁力共振(fMRI)監察實驗對象的大腦訊息。意外發現,大腦掌管記憶的部位(例如海馬體)並無呈現活躍狀態,反而牽涉判斷的前額位置偵測到活動。研究人員認為,發生錯覺之時,大腦前額正在審視記憶,並發送訊息,提醒大腦出現「真實經歷」與「自覺經歷」混淆的記憶問題。換言之,大腦的中書省草擬記憶,門下省發現紕漏並知會中書。因此,Déjà vu 其實是記憶糾錯系統運作良好的徵狀。

較之長者,Déjà vu 多數發生於年輕人士身上,研究人員解釋,老人記憶衰退,糾錯機制同樣退化,較難發現記憶紕漏;至於未曾經歷過 Déjà vu 的人,則可能是記憶良好,故此毋須糾錯。

目前尚未得知 Déjà vu 是否有益,不過間歇出現錯覺,起碼能令大腦提高警覺,不可盡信記憶,小心行事--雖然寶黛二人不見得因而學曉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