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也是社會的錯?

A+A-

作弊處處有,今年特別多。杜林普老婆明抄米歇爾講稿、內地學生公開試買試題互通水、俄羅斯運動員集體服禁藥、立法會選舉掌心雷…… 中港海外皆可見。這是個人心癮?還是民族習性?抑或有更多的心理因素,驅使人明知故犯,冒險來招彈弓手?

澳洲 Deakin 大學評估和數碼學習研究中心主任 Phillip Dawson 相信,壓力是作弊的誘因。他認為有限的時間,以及較高的生活成本,令很多人仰賴基本工資以外的收入過活,而他們或會考慮搵快錢,以不道德或非法的方式牟利。對學生來說,壓力自然來自考試升學,所以一些時間不足又急於求成的莘莘學子,會選擇鋌而走險,在報告或試卷上作弊「過骨」。

有心理學家則發現,叫人出術的「動力」之一,原來是過去的勝利。以色列 Ben Gurion 大學行為心理學家 Amos Schurr 就進行實驗,讓 23 名參加者進行 trivia 、擲骰子及記憶遊戲,他們可從中贏得金錢,但要自行報告賽果。結果發現,那些曾在遊戲勝出的人較不誠實,拿著高於應得金額的錢。

「有錢齊齊搵」的心態亦是作弊的一種推動力。
「有錢齊齊搵」的心態亦是作弊的一種推動力。

團體合作則是另一種催化劑。Schurr 解釋:「我們是社會性動物(social creature)—— 當我們以團隊形式工作,就會跟隨組織建立的標準行事。」英國諾定咸大學的研究亦指出,當人受到同儕慫恿,也會走上作弊一途,而研究人員所用的方法,也是讓實驗者擲骰贏錢,但這次則採用合作形式。先擲的人向伙伴說出所得的數字,若對方擲出同一數字,雙方都能獲利。

結果毫不意外,這些小組多會合謀出術,令擲出相同數字的機會率,較誠實作賽高出近 500%。研究人員更發現,若收益是平均攤分,小組又較為團結,貪腐水平最高。研究作者 Ori Weisel 和 Shaul Shalvi 相信,近年金融界的貪污醜聞及不道德行為,「或許不純粹出於貪念,亦源於合作傾向及均分獎勵。」

但有趣的是,人們對作弊也是「親疏有別」。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就旁人的影響力進行研究,當一群朋友發現當中有人在測驗出貓,他們較易跟著一同犯錯,但假如發現出貓的是陌生人,反而會令整個群體的道德水平提高,全員傾向誠實作答。Schurr 認為:「人們對一種行為接受與否的尺度,其實並不固定,而是取決於該人如何看待那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