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宗教是一門生意

A+A-
是信仰也是工作。 圖片來源:路透社
是信仰也是工作。 圖片來源:路透社

宗教從來自成一角,神聖不可侵犯(例如,書局不可將聖經分類為小說);挪威經濟學家 Torkel Brekke 卻敢冒不韙,開宗明義視宗教為一門生意。新作「信仰經濟學」(Faithonomics)以經濟活動解構宗教角色,注定遺漏心理層面,但獨特視角提出不少創見,現時宗教衝突無日無之,也許值得國際社會參考。

「信仰經濟學」的重點之一,在於「國家不應干預宗教」。現時西方民主國家有三分二補助教會學校。Torkel Brekke 認為,政府干預將造成一系列反效果,相當於「經濟七宗罪」,包括尋租(rent-seeking)、歧視和壟斷。

左:挪威經濟學家 Torkel Brekke 新作「信仰經濟學」以經濟活動解構宗教角色,試圖理解教派衝突頻仍的今日世界。右:邱吉爾一度有意改信回教,卻被家人勸止。
左:挪威經濟學家 Torkel Brekke 新作「信仰經濟學」以經濟活動解構宗教角色,試圖理解教派衝突頻仍的今日世界。右:邱吉爾一度有意改信回教,卻被家人勸止。

對 Torkel Brekke 而言,宗教好比服務業,與其他商戶競搶客源,假如政府給予津貼優惠,宗教團體為求保持優待,將投放更多資源於遊說政府,而非「改善服務」惠益信眾。譬如,當政府給予免稅優惠,或會出現「排擠效應」(crowding out effect),即公共支出過多,社會財富總量不變之下,私人部門可用資金自然減少,最終導致民間宗教機構式微。

經濟學家對宗教向來有意見,就政府應對宗教中立,亞當史密夫(Adam Smith)亦提出過類似見解,而「信仰經濟學」的意義在於為今日社會與宗教的衝突提出建言。Torkel Brekke 反對法國試圖建立一種「合法伊斯蘭教」,亦不同意英國鼓吹興辦教會學校。他認為,經政府授權的「中立」宗教只會引起信徒反感,一如法國禁止「布堅尼」(burkini)事件所示。

貓狗也彌撒。 圖片來源:路透社
貓狗也彌撒。 圖片來源:路透社

另外,Torkel Brekke 探討恐怖組織壯大原因,指出組織往往能提供政府力有未逮的福利。例如,受氣候變化影響,敍利亞幾年前經歷乾旱,農村人口無以維生,湧入城市尋求機會,加劇局勢動盪,之後內戰爆發,不少窮人被恐怖組織吸納,成為「恐怖分子」。

供應方面經濟學或能解釋,但需求方面則似乎難有共識。若果宗教真如食飯,為甚麼信徒只食一間,不轉口味?經濟學或能解釋為何 17 世紀大量西方人歸依回教,為何明星、議員和罪犯都愛自稱基督徒(就算不太虔誠也好),但卻似乎無從解釋,為何運財有度的邱吉爾一度起意改信伊斯蘭教。如果宗教是一門生意,靈魂則似乎未有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