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無中國人的支那時期

A+A-

image-2016-10-17

img_8318

img_8319

立法會支那風暴,引申「百年屈辱」的歷史仇恨。「支那」令人聯想到清朝,而清朝留下的舊影,又是一列穿著滿州長袍官服木無表情與英國官員談和約的老朽官員。

這幾張 19 世紀的清國人照片,有人性的一面。特寫的那一張(左圖),感時憂國,有讀書人淡恬的氣質風貌,因為他的職業是比利時公使在北京的翻譯。他的衣服沒有領,此是平民清裝,相對於半吋的小企領,即 Mandarin Collar,為 20 世紀初期的西服帶來了影響。

當時的乞丐(中圖),面向洋人的鏡頭,卻面露樂觀的笑容。一對斷足是如何形成的,曾遭到何等意外橫禍,是影像之外的另一個故事了。但不論如何, 乞丐的殘肢,在尚無「中國人」之稱的「支那時期」,還是真實的,並無造假。

至於兩名僧侶(右圖),一個合目,一個瞪視西洋攝影師,彷彿是對一個末世麻木感覺的註腳。

這些人的五官面孔,如果不是時代的裝束之異,與今日人海之中見到的沒有甚麼分別。

圖片影像,可以用心靈來閱讀和感受。服裝、氣質、表情,不同的階級和價值觀,這一切需要一份冷靜的心情來細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