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掟一隻杯就會喪失文明,相反,不掟杯的人想必十分文明,那麼終日閉目養神、與世無爭的議員就一定是文明典範。政治人物掟嘢或被掟嘢,放眼全球司空見慣,由掟鞋掟雞蛋掟避孕套到掟人掟自己掟催淚彈,皆奉抗議之名,或者行為值得商榷,但掟一隻杯就祭出文明,就未免太大驚小怪了。
掟鞋
掟鞋(shoeing)是最普遍的抗議方式,由來已久,維基百科更有一長串歷年掟鞋列表。最著名的是布殊掟鞋事件(Bush Shoeing Incident):2008 年布殊與伊拉克總理聯袂出席當地一場記者會,先後飛來兩次皮鞋襲擊,布殊閃身避開,事後表示「無傷大雅」:「假設你要報道素材:他是穿十號鞋的。」伊拉克法律就沒那麼手軟,傷害外國元首罪最高可判 15 年監禁,法庭原判 3 年,最後改判 1 年。不過,後來一位沙特商人表示有意斥資 1,000 萬美元買入那對傳奇皮鞋,抗爭成為英雄並不意外,致富就有點神奇了。
掟避孕套
英國議會文明源遠流長,總要發生幾件掟嘢事件。2004 年,時任英揆貝理雅在國會發言期間,被人投擲裝滿紫色粉末的避孕套,議員需要即時疏散,組織「Fathers 4 Justice」事後承認責任;2014 年,一名國會觀眾向議員席掟袋,內裡裝滿大理石,擲中價值 60 萬鎊的玻璃幕,該人事後被捕。
掟人
2014 年,克里米亞佔領事件之後,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緊張。同年 9 月,國會投票通過特赦一個親俄武裝組織,引起民憤,有群眾將一名議員掟入垃圾筒,其後更有網民組織「#TrashBucketChallenge」活動,呼籲人民將貪污政客掃入垃圾站。
掟自己
2010 年,羅馬尼亞國會投票否決對政府不信任動議,其後一名示威者走入會場,抗議現任政府的緊縮政策,包括撤銷殘障兒童的津貼,高呼政府剝奪了兒童的權利,然後從露台一躍而下,面部及肢體受傷,但不致命。據悉示威者本人是一名殘障兒童的父親。
掟催淚彈
今年 2 月,科索沃大選結束,原外相 Hashim Thaci 以過半數議席將出任第四任總統 。然而,反對派指控 Hashim Thaci 濫用權力,向塞爾維亞勢力過分傾斜,即場在國會發射催淚彈阻其就任,議員一度疏散,但投票最終仍獲通過。
開槍
2013 年,約旦兩名議員在國會討論時爭持不下,其中一位議員 Talal al-Sharif 被對方 Qusay al-Dmeisi 掌摑,即時跑出議事廳,到車上取出 AK-47,揚言殺死對方。他回程時在門廊被截,照樣開了幾槍,打中牆身和天花板,無人受傷。Talal al-Sharif 事後被捕,控以意圖謀殺、持有無牌槍械及拒捕罪名,Qusay al-Dmeisi 亦因挑釁在先而被停職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