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最疲弱,最分裂的美國

A+A-
如果防止國家分裂? 圖片來源:路透社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只剩下數十小時不到,原本篤定勝券在握的希拉莉如今再陷電郵門,被性騷醜聞纏身的杜林普奇蹟似的民調再升,兩者再度陷入膠著。但贏的那個人,恐怕高興不了幾天。因為他 / 她所要接手的,將是一個有史以來最弱、同時也是最分裂的美國。

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日前發表一篇研究,指出美國正處於一個各項競爭力指數都在大幅衰退的階段,其中幾個項目尤為怵目驚心,包括:

一、生產力下滑到比金融海嘯時還低的水準,距離 1981 年的史上最低點只差零點幾個百分點。

二、勞動參與率從 1997 的高峰 78% 一路衰退到 73%左右,等於倒退 35 年。

三、整體實質所得不進反退,這將造成民間消費力持續下滑,貧富差距愈見懸殊。下圖這張表看得更清楚,紅色部分是所得負成長區域,藍色是持平或正成長。(有趣的是,若將這些紅色州與支持杜林普的民調對比,可以發現呈現正相關,顯示所得衰退者將杜林普視為可以改善其生活的救世主)

rsz_1abc四、新創公司的比例從 1978 年近 15% 一路震盪下滑,至 2014 年只剩下 8% 左右,幾乎等同於腰斬。新創公司向來是美國推動經濟成長的引擎,也是美國維持全球高度競爭力的基礎。此數字的下滑,無疑是重大警訊。

abd

波特指出,過去 10 年來,聯邦政府在恢復美國競爭力的關鍵策略上毫無作為。為了爭取選票,政府寧可灑打錢在選民有感的社會福利上,而不是投資到建設與科技創新。在一家家金融機構「大到不能倒」的狀況下,更一再仰賴聯準會印鈔票來解決問題,無視基本面與產業競爭力。

此外,國會通過的法案數直線下降,曾經一年可以高達 600 條法案,如今只剩下不到 200 條,這意味著立法機關的資源與心力大多消耗在鬥爭內耗而非推動社會前進上。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度,更從 1966 年的近八成,大跌到 2015 年的兩成以下。

波特的報告中談及幾項的硬數據,直接扒開了美國國力的外皮,將軟弱無力的一面赤裸裸展現出來。但兩黨候選人最後決勝的焦點,非但不是在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分別纏繞在出賣國家機密、性騷擾婦女等腥羶議題上。

選戰一路打下來,兩位候選人劍走極端,互相攻擊抹黑的程度幾乎有如仇人廝殺,加上社交網站的推波助瀾,徹底將美國社會撕裂成兩半。民主政治中最寶貴的包容、尊重等價值蕩然無存。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我們甚至可以預見,不管任何一個人當選,都不會得到對手的擁抱祝福,甚至還得面對全國另一半人的仇恨與敵視。

美國總統向來被視為全球最有權力的人,但現在看來,當選者得先想辦法恢復國家競爭力,挽救低迷經濟,修補破裂關係,才有可能繼續維持著這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