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年:「沒希望最幸福」

A+A-

香港青年由從前被指責為政治冷感,到今天走在示威人群的最前線。從前日本同樣有「若者不在」論,意指年輕人缺席一切關於政治的討論,即使是 2011 年轟動一時的反核電遊行也未能召喚年輕人。但近年日本年輕人陸續出現於各種示威遊行,甚至有中學生團體帶頭主辦遊行。

圖片來源:@teensSOWL/Twitter
由高中生發起的反安保法團體,去年號召年輕人上街遊行。圖片來源:@teensSOWL/Twitter

日本年輕人的政治冷感源自生活的滿足感。根據日本內閣府進行的國民生活民意調查數據,2010 年時, 20 – 29 歲的年輕人中,66% 的男性和 75% 女性對生活滿意,比率是 40 年來最高。當時日本社會學者大澤真幸分析:「當人們覺得未來生活會比現狀幸福,就不會安於現狀;相反,只有覺得將來不可能比現在更幸福,才滿足於現況。正因為對未來沒有希望,這些年輕人才會感到如此幸福。」

「絕望國度裡的幸福青年」的作者古市憲壽認為,日本年輕人並非低社會意識的一群,相反根據內閣府 2011 年的調查,20 代年輕人的社會志向不低,不少學生磨拳擦掌只待畢業後回饋社會。但他們熱衷的是為顯然而見的貧窮國家的弱勢社群捐款、做義工,自忖是富有國家的一份子,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早已淪為祖國格差社會的受害者。對於日本近身面對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反倒不知道如何是好,不知道該向誰求助,也不知道向誰抗議。

改變社會並沒有急切的欲望,年輕人更不會特意抽時間加入陌生的人潮汗流浹背地爭取所需。而去年安倍晉三的安保法案,可說是年輕人在政治立場上逆轉的契機。安保法案解禁集體自衛權,引起此前一直安於現狀的年輕人的強烈不安,在受過戰火蹂躪的老一輩的耳濡目染下,年輕人清楚明白戰爭的破壞。他們開始走上大街,高呼反戰訴求。由高中生到大學生,在全國涉谷、京都等地發起示威遊行,每次動輒幾千人。大學生組織 SEALDs 更於安保法在眾院通過前夜號召民眾聲援,一呼百應,10 萬人前來在國會外聚集抗議。

圖片來源:http://blog.goo.ne.jp/raymiyatake
圖片來源:http://blog.goo.ne.jp/raymiyatake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反安保訴求落空,SEALDs 也於今年 7 月解體。但示威潮沒有因此結束,今年團體「Call for Housing Democracy」號召在新宿舉行要求減房租的遊行。事實上,學生與年輕人的憤怒在反安保以後轉移到民生問題。今年 9 月有年輕人成立 AEQUITAS,以「Money for life, not for war」為口號,以遊行及街站宣傳爭取改善住屋租金居高不下的問題。召集人之一、東京大學研究生佐藤和宏指,住屋問題早於 2014 年的住屋調查已浮現出來,不少年輕人因負擔不起房租而無法自立,即使經歷過眾議院選舉,竟至今也無一改善政策出台。被政客辜負的年輕人,受 AEQUITAS 和 SEALDs 啟發,終於轉而以示威表達訴求。佐藤不單希望通過示威遊行,讓政府正視住屋問題,增加公營房屋,同時希望引起更多年輕人關注,善用手上選票。

反安保法、提高最低工資、減房租、保育園不足…… 到處都是表達訴求的聲音。中央大學教授山田昌弘 2010 年時曾如此形容:「年輕人不站出來,是因為他們沒有任何不滿。雖然對未來感到不安,但當下很幸福。」即使不滿,也不知訴於何處。多年的沉默到今天終於覺醒,年輕人加入示威遊行,慢慢改變日本的街景與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