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聚變即太陽產生能量的原理,核聚變比現時核裂變反應堆產生更少核廢料,也無碳排放,數世紀以來,科學一直致力研究以核聚變產生所需能量。位於英國牛津郡的 Culham 核聚變研究所 (Culham Centre for Fusion Energy)是由歐洲資助的研究中心。不過脫歐卻令這座研究所的前途撲朔迷離。
自 70 年代,Culham 研究所便設有歐洲聯合環狀反應爐(JET),其亦保持著全球最長維持核聚變的時間,也是在英國境內最大的歐盟單一研究中心。JET 通過製造強力磁場,來控制核聚變所需要超高溫。核聚變科學上證實了是可行,故中心目前的研究重心轉向如何設計出可商業運作的反應爐。
現時英國每年提供 4,500 萬歐元至歐洲核聚變計劃,JET 每年卻得到 4,500 萬英鎊的營運資金及另外 700 萬英鎊的研究資金,然而,目前研究中心的 5 年合約將在 2018 年完結。在數十年來,在 Culham 工作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也付上了良久的時間和心機,那裡甚至有一間歐洲學校讓他們的子女上學,他們卻逐漸擔心在脫歐後還能否得到資助。
Culham 研究所總監 Steve Cowley 表示,他們已經流失了一小部分的科學家,都是科學界的頂尖人才,目前最少已有 5 名科學家離開研究所回到歐洲。而現在大約有 100 名英國以外的歐盟科學家在 Culham 工作,不少人都對前路感到焦慮。

Culham 是全球最大型的核聚變研究所,如果不能與歐盟達成協議,英國在此的努力將前功盡廢。在幾個可能方案中,最壞的情況是要關閉 Culham,並拆除由歐盟成員共用的重要部件。然而,據 2003 年一份 JET 的報告指出,假若拆除設施,將會遺留多達 3,000 平方米的放射性廢料,足夠填滿一個奧運標準游泳池。雖然核聚變本身產生較少有害物,但先前的實驗也產生了氚廢料、放射性氫氣等污染物。英國原子能機構則預計拆卸費用可高達 2.89 億英鎊。
現時英國除了是歐盟成員,也是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成員國,Euratom 負責協調全歐洲的核能研究,到底英國會否在 2019 年自動退出 Euratom 也成疑問。同時,歐洲也有設有名為 EUROfusion 的組織,負責協調有關核聚變的研究,這組織也包括瑞士,瑞士也並非歐盟或歐洲經濟體成員,或為英國的去向提供先例。EUROfusion 在名為「2020 地平線」的歐盟研究計劃之下,非歐盟國家只要提供資金便可參與。
但即使如此,英國也需面對與瑞士相同的問題,或會因人員流動受限而被拒絕申領研究資金。Culham 的研究員目前仍希望英國在脫歐後將能參與「2020 地平線」計劃,歐洲科研和工程人員則能較容易獲得工作簽證。
可是到目前為止,EUROfusion 仍未能保證在 2018 年以後能否繼續保留英國的成員資格。弔詭的是,據倫敦大學學院能源學者 Paul Dorfman 指,英國政府本身傾向擴大核能使用,卻是退出 EUROfusion 的誘因之一。科學與政治無關?脫歐告訴你知,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