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打獵,決定蘇聯解體

A+A-
蘇聯解體 - 戈爾巴喬夫
戈爾巴喬夫:蘇聯雙重間諜?

1991 年 12 月 25 日,前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在電視上宣佈辭去總統一職,翌日蘇聯正式解體。戈爾巴喬夫固然是自由改革派,但與大眾認知相反,其實戈爾巴喬夫直至最後一刻都力保蘇聯,促成蘇聯解體的主事者是葉利欽。近日兩段訪問--BBC 採訪戈爾巴喬夫及衛報訪問前白俄羅斯總統舒什克維奇(Stanislau Shushkevich)--重溫解體前夕歷史之餘,亦披露了當時各領導人的心跡與盤算。

1991 年 8 月 19 日,戈爾巴喬夫在克里米亞渡假時,被蘇聯強硬保守派軟禁,3 日後釋放,世界已經變天: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來了又去,他一手提拔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已操實權,進駐克里姆林宮。「八一九事件」之後,政治局成員大部分遭撤職甚至被捕,戈爾巴喬夫政權已分崩離析。

蘇聯解體 - 葉利欽
葉利欽(右)出身鄉村,由戈爾巴喬夫提拔出任要職,最後更取而代之進駐克里姆林宮。 圖片來源:路透社

「那是一場政變。」戈爾巴喬夫在 BBC 訪問中表示,蘇聯解體出於集體「背叛」(treachery)。戈爾巴喬夫領導的「開放」(glasnost)與「改革重建」(perestroika)政策損害蘇共的既得利益者,不少因民主選舉而失去官職,放棄武力干預,又引發東歐一輪政治劇變,惹來蘇聯強硬保守派反彈之餘,另一邊又有葉利欽等人密謀奪權,以反對保守派示威上位。「他們燒掉一座大廈,就為了點一支煙。純粹一場權力鬥爭:民主方式做不到,唯有犯罪。」

鑑於多個成員國均擁有核武,蘇聯一旦陷入內戰,後果不堪設想,戈爾巴喬夫自言,辭職決定是為了避免國家內鬥。終於,蘇聯「在槍林彈雨中建立,通過政令解散」。真正將蘇聯解體的政令,就是「白拉維沙協定」(Belavezha Accords),鐵幕倒塌前夕,由戈爾巴喬夫口中的一眾「野心家」在白俄羅斯一座渡假村簽署。各成員國首腦聚頭時,以為此行不過是一齊狩一場獵。

前白俄總統舒什克維奇舉行一場狩獵,卻演變為蘇聯解體會議。
前白俄總統舒什克維奇舉行一場狩獵,卻演變為蘇聯解體會議。

1991 年 12 月初,時任白俄領袖舒什克維奇邀請葉利欽及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Leonid Kravchuk)到訪國內一座森林渡假村,藉打獵為名,與葉利欽商討石油與天然氣供應事宜。結果,葉利欽的副手、俄羅斯國務卿布爾布利斯(Gennady Burbulis)出乎意料反問眾人,是否願意簽署一份條約,「聲明蘇聯作為一個受國際法約束的地緣政體將不復存在」,並成立一個共同體取而代之,成員國將自動成為主權獨立國家。

眾無異議,條約開始起草。為免顯得過分斯拉夫民族主義,舒什克維奇特地致電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詢問意願,後者表示因「技術理由」滯留莫斯科,無法成行。後來發現,原來戈爾巴喬夫曾承諾任命其為新蘇聯的最高領袖。條約簽署之後,葉利欽知會時任美國總統老布殊,舒什克維奇則向戈爾巴喬夫通報。當戈爾巴喬夫得知美國已經獲悉,即時掛掉電話。

左起: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總統舒什克維奇及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會首,簽署白拉維沙協定,奠定蘇聯解體。
左起: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總統舒什克維奇及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會首,簽署白拉維沙協定,奠定蘇聯解體。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白拉維沙協定促成了「獨立國家聯合體」(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由白俄羅斯、烏克蘭及俄羅斯建立,開放其他國家入組。12 月 21 日,除波羅的海三國外,其餘 8 個蘇聯成員國宣佈加入。紅場最後一次降下紅旗。

舒什克維奇認為,獨聯體的意義在於各國成功「無血獨立」,不過「建立法治民主國家」的願景就遙遙無期:烏克蘭與格魯吉亞有意發起親西方的改革,最終前者於 2008 年與俄羅斯交戰,後者被逼「割讓」克里米亞;烏茲別克近日大選換走一個獨裁者,又來一個親俄獨裁者;白俄羅斯自 1994 年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執政以來,一直拖延改革,打壓異見,政府至今仍操控絕大部分經濟體。

「我很失望,白拉維沙協定開創了機遇,但普京一心要將歷史倒退。」舒什克維奇在訪問中批評,普京近月表示蘇聯解體是場悲劇,這種說法「不能接受」,畢竟有成千上萬人為此而死。「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政府服務人民,而非犧牲人民成就國家。」

戈爾巴喬夫曾一度支持普京,後來對其不無批評。 圖片來源:路透社
戈爾巴喬夫曾一度支持普京,後來對其不無批評。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並非只有普京認為蘇聯解體是場悲劇。戈爾巴喬夫曾表明支持俄羅斯成立新聯邦:「俄羅斯新聯邦可以重建舊日疆域,招攬數量相當的成員國。當然必須基於民眾自由意志,但並非不可能。」戈爾巴喬夫雖多番批評俄國官僚腐敗,但亦避免正面抨擊普京,指責西方不斷打壓俄羅斯,就克里米亞公投實行制裁。在訪問中,他重申蘇聯的改革重建「開啟了合作與和平之門」,「我唯一的遺憾,在於無法貫徹到底。」

戈爾巴喬夫與舒什克維奇都可稱為自由派,現實政治決定卻是南轅北轍。或者不論蘇聯解體還是改革都是機遇,不過偏偏就在機遇面前,走入歷史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