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心無愧吃熊貓肉?

A+A-

少吃肉,救地球,已經不是甚麼新鮮話題,問題是如何做到。純粹靠個人自覺發起對動物的慈悲心,或者愛護環保的決心的效力太低,只要畜養業和屠宰業還有賺錢的一天,要人類少吃肉就辦不到。

唯一有效可靠的出路只能是科技。有消息指,5 年內實驗室栽培的肉類將在超市出售——而且口味繁多,嗜吃野味的人也不會落空。

nintchdbpict000293295776
一客「熊貓扒」:Grocer 報告中的設計配圖

英國最大零售商之一 The Grocer 針對未來人造肉的前景發布報告,聲稱製造過程中並無動物受害,只在培養皿中培育。2013 年荷蘭 Maastricht 大學的研究員煮食第一塊人造漢堡扒,造價 215,000 英鎊。這塊漢堡扒重 142 克,採用活牛的細胞,在實驗室裡經過三個月時間培植所得。除了要減低生產人造肉的成本,肉質本身也必須滿足挑剔的「食家」,避免所謂太乾,不夠「彈牙」的評語。

現在新的一波創投公司又再湧起,投入人造肉的新領域,新創公司 SuperMeat 正在籌資 50 萬美元購買科技設施生產人造雞肉。公司的創辦人之一 Koby Barak 聲稱,5 年內人造雞肉就能在市面發售。當然短期來說,野味肉是沒戲唱的,但不排除未來顧客的口味會促成此事。

nintchdbpict000293295770
方塊肉:Grocer 報告的設計配圖

人造肉的生產方法,理論上也符合素食者的要求,使用的是在切片檢查中抽取動物的幹細胞,切片檢查則是無痛的——考慮到屠宰和各種實驗對動物施加的痛苦,「無痛」應該是說得過去的。

另一間創新公司 Memphis Meat 的創辦人 Uma Valeti 醫生認為,實驗室培植肉類將是畜養業 2.0,人類第一次畜養動物大約發生在 1 萬至 2 萬年前,現在理應到了升呢的時候。「傳統畜養的方式效率太低,生產 1 卡路里的牛肉需要消耗 23 卡路里的糧食,實驗室培植肉可以節約 90% 的水和土地,50% 的能源。」

消費者最擔心的可能就是人造肉的成份和來源,Memphis Meat 表示,人造肉的生產過程遠較屠宰安全乾淨,甚至肉質也會更健康,脂肪比例可以由科技調節。這家公司目前已經取得 200 萬美元的種子基金。

預計到 2050 年全球人口將達 94 億,對肉類的需求增長迅速,現有資源無以為繼。營養學專家 Henk Hoogenkamp 的新作「人造蛋白質和顛覆斷症」(Plant Protein & Disruptive Diagnostics)稱,這類肉類新創公司將徹底顛覆傳統的畜養方式,並為肉類生產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他也同意隨著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傳統畜養方式不但跟不上市場對肉蛋奶類產品的需求,過程中所消耗的飼料、用水、排污,製造甲烷氣體等問題,對環境破壞十分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