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景氣自 2012 年以來低迷至今,國際許多預測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對 2017 年全球經濟局勢仍抱持悲觀態度。尤其隨著美國準總統杜林普上任在即,是否引發全球貿易戰的擔憂也持續加劇。就在此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的一番談話,似乎打開了一線曙光。
在這場世界級的經濟論壇中,習近平化身專業分析師,指出全球當前的困境來自於人工智能、3D 列印等新經濟增長點尚未成形,增長動能處於轉換檔次階段;經濟治理秩序並未跟上世界變化,相關的貿易規則亦落後於新形勢,造成制度封閉、發展失衡等。
習近平特別呼籲世界各國要推動結構性改革,不要只想著以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更要「旗幟鮮明的反對保護主義」,採取開放共贏的模式。
這番話,明顯衝著杜林普的貿易政策而來,甚至凸顯出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自由貿易領袖的野心。然而中國過去兩年也出現經濟增速減緩、自身難保的狀況,能有足夠的底氣支撐這樣的企圖?
根據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Deloitte 提出的「亞洲之聲」(Voice of Asia)系列報告,答案恐怕會讓你跌破眼鏡:儘管杜林普揚言要打貿易戰,亞洲各國仍將帶領 2017 年的全球經濟成長。
Deloitte 舉台灣、韓國、中國為例,最近幾個月,台灣的經濟穩步復甦,出口訂單顯著成長;韓國若非出現罷工,新出口訂單也可能會大幅增加;中國的最新出口需求指標及進口訂單情況也表明,慘淡的 2016 年之後,情況出現好轉。
其中中國的週期性復甦尤其關鍵。該報告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速儘管從兩位數減緩到近年來相對平穩的 8% 以下,但決策者已表示願意啟動大規模刺激措施,為經濟注入成長動力,包括大規模貨幣寬鬆措施和協調一致的財政支出;因此,儘管民間投資持續下滑,經濟成長仍然相對看好,並由此提振整個亞洲的貿易量。
即便全球經濟成長低於預期、或出現預期之外的黑天鵝,Deloitte 認為亞洲還有另一條防禦線:現金充足的消費族群。
該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社會總儲蓄率仍高達 46%,香港、台灣等富裕的華人社會也是如此,但這已是上一輩父母的觀念。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未來收入的預期比較樂觀,讓他們更敢於消費;中國的千禧一代(出生於 1980 至 1995 年間,佔總人口四分之一)已習慣行動上網與網絡消費,2015 年相關的支出達到近 4 兆人民幣。
不僅新興消費大增,對傳統消費的需求也十分強勁,歷史資料顯示,人均收入 5,000 美元到 10,000 美元之間的國家,對汽車或類似奢侈品的需求都呈現成長趨勢,中國也不例外。
現在要論定中美之間的經濟地位消長或許過早,但毫無疑問的是,2017 年將是全球經濟版塊變動劇烈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