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在外地過得特別快活

A+A-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去年因為世界各地和香港的選舉,從台北到華盛頓,北京到新加坡到處跑,了解和觀察當地選舉氣氛和策略。過去這些日子,每個月總有幾天在外地生活,偶爾會想念雲吞麵和點心,也記掛著家裡的貓,但每次旅程最後一天,都不想離開,在外地生活,實在很快活。

近幾次在外地工作,我都選擇訂民宿,airbnb 不錯,可以選擇各類型的住宅。最記得去年 1 月跟幾個年輕人去觀選,見證蔡英文上台,感受到台灣人對政治的熱情和投入。早上跟他們到處跑,走訪國民黨總部見見徐巧芯,下午到小英總部看看文宣工作,晚上跟台灣人一起在造勢大會上歡呼拍掌,累了一整天回到小小的民宅,有點像東京那些 200 多平方呎,適合單身男女居住的小民房。

在香港,月入 3 萬的年輕專業人士,勉強只能買或租一個比車位大一些的單位,實在讓人透不過氣。在台灣,月租 5,000 元,或是 200 多萬可以住在新北市,或是離市中心 30 分鐘的地方。周末到台中日月潭、宜蘭泡溫泉、假期到花蓮、高雄、台南走走,難怪不少香港年輕人,寧願賺少一點,都選擇技術移民到台灣過生活。

近年聽說中小學的課堂都加入國情教育,談愛國,讀歷史。在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下,香港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區,也是中華民國的城市。小孩子天天耳濡目染,活在建制派構建的香港裡,以為故宮只有北京的才是最好,讀不成書、買不起房就要搬到珠三角。與其只是在課堂灌輸一種面向給學生,倒不如讓他們多到處走走,學校多辦旅行團,讓他們到台北故宮看看,到北京首都博物館、蘇州博物館了解中國文化,或者多辦中小學交流,讓深圳、上海、重慶、台北的學生互訪,過一下當地的生活,自然就會從生活中體會甚麼是政治和歷史。

每次去台北工作,我都盡量抽空到中正紀念堂或市政府看看,定期引入國外高質展品,也少不免會走到歷史的長廊,重看一次當年國共合作下的片段。也許照片裡的毛澤東和蔣介石,也想不到 70 多年後的兩岸三地會發展成這個模樣。作為媒體人,最慶幸的是能夠在北京、台北到處走走,住在香港,實在是太讓人鬱悶。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張景宜,遊走於新加坡、北京、台北和倫敦的媒體人。曾於海外電視台、報章和網媒工作,閒時亦為兩岸三地智庫提供政策研究和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