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琋鎂:循循善誘還是針鋒相對?

A+A-

kid fast food

早前和朋友在快餐店短聚,聽到三母女這樣的對話:

媽:今日係學校做過啲咩呀?
女:玩囉!
婆婆:淨係掛住玩,冇嘢做㗎啦? 唔洗讀書㗎?
媽:玩咗啲咩呀?
(阿女諗咗一陣…)
婆婆:答唔出,梗係掛住玩,咩都冇讀過啦!
媽:慢慢諗下玩咗啲乜?
女:做話劇!
媽:話劇入面做啲咩㗎?
女:拜山!
婆婆:就嚟農曆新年,做乜會拜山㗎? 你係咪亂講㗎?
(阿女又停咗無回答)
媽:老師出呢個題目嘅原因係乜嘢?
女: 因為有一課課文講拜山。
媽: 咁係拜山嗰個話劇入面,你演乜嘢角色?
女: 一組人一齊做㗎,我哋要諗晒所有去拜山之前可能遇到嘅黑仔嘢!
媽: 例如呢?
女: 一朝早起身遲咗,出門口搭車又遇到塞車;行上山條樓梯時整親隻腳,上到山又落雨…
媽: 所以你學習到啲咩呢?
女: 學到要早啲起身,如果地下好濕就要行慢啲…

在短短的對話中,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婆婆急不及待要指出孫女的錯處,也沒有給她思考和回答的空間;媽媽在循循善誘,引導女兒說出自己在學校的生活及學習到的事情。

明顯,婆婆是比較傳統的家長,在他們眼中,玩與學習是兩碼子的事情,難以共存,更帶點「怪獸家長」的味道。試想像一下,若果維持著婆婆和孫女的溝通方法,最後的結果將會是怎樣? 想必孫女甚麼也不會說,為甚麼? 因為無論她說甚麼,婆婆都不會有正面的回應,這樣的親子關係不是自討沒趣嗎?

我認為媽媽的做法是值得學習的,父母要給予孩子多點耐性,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及回答,然而一步一步透過正確的問題引導他們說出心中意見,這樣才會知道他們真正的想法,若然有所偏差,也起碼能夠對症下藥,總比處處針鋒相對好。

想深一層,這位小女生真的好幸福,能夠有這樣一位媽媽作為嚮導,在眼神和言語中,有滿滿的愛。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關琋鎂 Karen Kwan,是三個女兒的母親,為了照顧她們,甘願放棄投資銀行的工作。後來琋鎂和朋友創辦幼稚園,曾經是怪獸家長的她,發現某些學生對操練產生了反效果,不但成績未如理想,而且討厭學習。於是琋鎂開始四出尋找特別方法,發現原來「遊戲中學習」有助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及效能。琋鎂更積極參加不同有關兒童教育課程如腦基礎教學法、高階思維等,領悟出令孩子主動學習的秘訣,更開辦教育中心,期望幫助更多孩子。此外,琋鎂發覺更重要的是要引導父母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認為正確的教育應是這樣 :「Contex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ontent」,小朋友天生就有很多與別不同的天賦,身為父母和導師,應該要製造合適的環境,然後發掘及展現他們的天賦,而並非注重內容的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