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樣的社會中,「很現實」,在意義上,常常並不是一種貶低反而是一種讚美。在香港很喜歡用務實,現實這樣的事情是形容自己或稱讚別人,倒過來說,如果說一個人很理想主義,那多數是有著諷刺意味或者貶義。在香港你說一個人理想主義,大概就是指說的話不切實際,務虛而一事無成。
無疑,從商者創業者,是難免崇尚現實主義的。因為我們每天都要跟金錢博鬥,你不能讓員工喝西北風,而你沒錢就支不出薪水,就算長遠有甚麼大利益,但是不能在短期內有足夠的現金,撐到那個大利益成真,說甚麼都是白塔的。
但我們很容易掉進一個誤區,就是變成了「現實原教旨主義」,甚麼叫現實原教旨主義?就是過度迷信現實主義,把一切短視近利行為加以合理化,甚至認為短視近利就是對的,任何比較不短視的行為都是錯的。
聽起來非常荒謬,可是這種現實原教旨主義,在我們的社會是很盛行的。比方說,香港的領匯,當年包裝上市能令某些人在股市上賺一票,即使長遠會導致了屋邨商場敗落,大家還是會贊成,甚至用道德控訴妨礙賺這點錢的人「阻人搵食罪大惡極」,在香港台灣用「賺錢最大」,「拼經濟」等口號,把短視合理化是很常見的事情。
這種人忘了現實主義只是妥協,我們不實現我們的理想,只是因為我們知道現實條件下不許可。而不是現實主義的行為就是真理,取得眼前利益就是天經地義無可質疑。
如果眼前利益完全蓋過了對日後效果的評估,就是短視。短視就像是一條咬餌的魚,為了眼前的食物被釣上去連命都丟了。也有如殺雞取卵,為了現在想要雞蛋放棄了日後的所有雞蛋。現實主義一旦失控成短視近利,最終不會得到利益反而是失去更多的東西,
故此現實主義者是絕不能短視的,現實主義是必須配合足夠的視野,坐井觀天的現實主義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如果無助你現在和未來的生存,甚至犧牲你的未來,那就不叫現實,那叫愚昧。吃到餌的魚一點也不聰明,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並不是講人類就該怎樣崇拜財富,而是指責這種思想是本末倒置。
明朝末期的時候,朝廷問北京的富商借錢去建軍,但北京的富商不太願意借出來,加起來也沒擠出多少銀兩,寧可把錢藏起來,後來等清軍佔領北京之後。他們就進去抄那些富商的家,抄出了巨額財富,可是這些都被充公為清朝的財富了。這樣,富商之前賺的錢再多又有甚麼意義呢?偏偏商人迷戀現實去到最後,做出的行為卻是損害最大的。只因為明朝商人,善於從商,卻對商業以外的世界與國際政治一無所知。
在我們創業之際,太多的現實問題會把我們改變成現實主義者,但作為創業家你以太忙為理由不充實自己的視野,那麼你最終所有利益都會吐出去,逢商必奸,但你要當奸商也要有那種智慧才行,短視的商人,沒資格當奸商,只會變成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