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事隔六年,東京電力公司不斷以遙控機械人在災區收集輻射數據。可是,機械人的抗輻射持久力,卻低得讓當地人員「無法想像」。2 月初用作清理碎石的「蝎子型」機械人在工作 2 小時後,攝錄機受輻射影響失靈得半路折返,較評估人員原來預期的損耗時間快 5 倍;在最近一次的勘察,探索機械人 Sasori 甚至無法折返,原因是建築碎石和熔解廢料不但阻礙了 Sasori 靠近二號反應堆,甚至還把 Sasori 卡住 。
福島核電廠 310 平方英里範圍內長年不適宜任何人居住,不過意料之外,非血肉之軀的機械人似乎亦難敵當地輻射。東京電力 2 月初透過分析影像噪音發現,二號反應堆外層每小時最高錄得 530 希( Sv )核輻射。這是自 311 事故以來,所記錄最高的核輻射水平。平常量度核輻射的單位更多是毫希( mSv )或微希( μSv ),1000 mSv 等同於 1 Sv 。至於機械人 Sasori 的所陷區域,則每小時錄得 210 希 。一般而言,人在這種環境,不消 2 分鐘便會喪命。
對比起較早前每小時只錄得 73 希,專家形容這次搜集結果教人「無法想像」。據 Sasori 傳送回來的影像數據看來,位於二號反應堆壓力管下有個近 2 米深的洞,懷疑是大量核燃料炙成。不過,仍然不可進一步勘察,原因是該處的核輻射太強,即使機械臂長及 70 cm,礙於訊號干擾,能夠收集的數據卻依然有限。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表明:「為了重建福島,日本政府將不惜調動一切科技資源。」
機械人不是神,現時由 Toshiba 製作的機械人最高只能承受 1, 000 希,這亦意味若核輻射維持錄得每小時 530 希,機械人只能在災區中工作少於 2 小時。要讓清理重建任務可如期於 2021 年開展,負責人增田尚宏在上週四的新聞會議上坦言,他們需再另覓方法,重新深思如何能更快得知輻射源頭和碎礫分佈。與此同時,東電亦希望集思廣益,看看會不會有較高能力的機械人出現。
現實點考慮,重建工作愈嚴峻,所花費的錢亦愈多。最初清理工作預算花費 1.8 萬億日元,現時重建預算翻近一倍多,高達 4 萬億日元,費用其中包括污水處理,以免其餘 3 個反應堆的冷卻系統失效。六年前的災難,今天依然籠罩著日本。當一個又一個機械人「迅速身亡」,又有多少人知道當天的教訓,實質仍舊「炙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