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有多苦,你能理解嗎?

A+A-

shutterstock_388130569

小時候揀飲擇食,總被父母嘮叨責罵,但當你長大成人,挑食依然為世所不容。你不敢亦不想承認,恨透盤中的青豆青瓜或青椒,免得被笑古怪固執孩子氣,或要聽第一百萬遍「怎麼這樣浪費啊」。須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更何況這份抗拒,本就情非得已。

作家 Stephanie Lucianovic 對此甚有同感。她對吃進肚裡的,愛恨極其分明,幼時會把蔬菜藏起來,或捏住鼻來吃飯,即使成年以後,喜惡依然強烈。她更以挑食者的角度,撰寫 Suffering Succotash: A Picky Eater’s Quest to Understand Why We Hate the Foods We Hate 一書,探討為何人會對某些食物看不順眼。

Lucianovic 為同道中人辯解,指挑食者往往身不由己。「人們不是選擇去討厭食物。挑食這件事,伴隨著很多羞恥。坊間對挑食者沒太多同理心。」心理學家 Nancy Zucker 是杜克大學飲食失調中心主管,她亦表示:「對於成人挑食的普遍程度,現時並無共識。」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人會刻意隱瞞掩飾,而與挑食相關的社交焦慮,更似會隨年齡增長。

長期挑食的成因眾多,難以一概而論,但很多都是不由自主。譬如有部分個案,是童年陰影所致。Zucker 解釋:「與食物有關的記憶,是非常深刻有力。」若是年幼時,曾因進食而鯁到或嘔吐,或會對特定食物持續恐懼。俄勒岡州立大學食物科學與科技副教授 Juyun Lim 亦指,有些人挑食為天生使然,他們或較常人敏感,甚或對某種口味及氣味存在扭曲認知。

再深愛的情侶,對於同一款食物,反應也可能差之千里。
再深愛的情侶,對於同一款食物,反應也可能差之千里。

Lim 解釋,每種食物都含有數以百計的揮發性化合物,決定食物的氣味和味道,但面對同一種食物,兩個人的觀感可以截然不同。「一種食物的氣味,是吸引還是嚇人,取決於你的基因。」以芫茜為例,有人嗅到就食指大動,亦有人只覺刺鼻難受。但她補充,一個人對某種食物的感知,有機會隨著時間改變。「就像你初次喝啤酒,總不會覺得美味。」

尚有一些挑食的人,是被食物的賣相嚇怕。例如秋葵的黏液,就令它遭到不少人嫌棄。賓夕凡尼亞大學人類學家 Jane Kauer 進行的一項研究,亦發現部分成人抗拒生吃番茄,原因與其味道無關,純粹是被「切開番茄時流出汁液的噁心模樣」倒了胃口,堅拒將其吞進肚內。

孩子挑食,父母尚可管促,但成人挑食,若非極端如「迴避或限制性攝取食物症」患者,逃避所有食物,那就看個人選擇,是要繼續還是克服。譬如在 Zucker 的飲食失調中心,有求診者想為孩子做個榜樣,亦有人怕在商務晚膳丟架。曾經厭菜至極的 Lucianovic,亦因夫家是愛吃之人而決心求變,如今至少能吃炒菜和烤菜。

不過 Kauer 提醒,旁觀者切勿強迫挑食的人試著吃。「對他們來說,這是難以想像的壓力,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會笑著說『來吧試一口,真的很好吃』。」這或是出於好意,但其實從挑食者看來,不僅是多管閒事,更是對他們的自我感覺構成攻擊。「這是在入侵他們的領域,而其實這跟你毫無關係。」與其說三道四,倒不如代他們把挑剩的,通通吃光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