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brew
2,000 年前:一樣的人,一樣的文字?

猶太人有幾多苦難,希伯來文就有幾多劫數,然而歷經近 2,000 年大流散與大迫害,今日一個以色列小童仍能朗讀出死海古卷上的古希伯來文,不算神蹟也是奇蹟,美國中東語言系教授 Lewis Glinert 在新作「希伯來文的故事」(The Story of Hebrew)便追述這種古老語言「孕育、摒棄與重生」的歷史。

公元 70 年,羅馬帝國治下的猶太人起義失敗,耶路撒冷聖殿被毀,僅餘一堵殘壁,即今日的哭牆,象徵猶太人流散史的序幕。猶太人一開始主要聚居於巴比倫、地中海與北非,此後近 2,000 年,各地猶太人先後遭受拜占庭帝國、十字軍、歐洲基督教、伊斯蘭基要派等勢力迫害,到納粹種族滅絕為止,共發生最少 80 宗大規模驅逐猶太人事件。

map_jewish3

不是耶穌母語

在遷徒與定居的長期循環中,猶太人旁生出眾多分支,至中世紀分為三大族群:移居中歐的阿什肯納茲(Ashkenazi),主要使用意第緒語(Yiddish)--一種希伯來化的日耳曼語,另外摻入俄文與羅曼語元素;融入阿拉伯地區的米茲拉希(Mizrahi),大多掌握阿拉伯語;伊比利亞半島的塞法迪(Sephardi),因應政權更迭,既操揉合希伯來語的西班牙語,亦講阿拉伯話。Lewis Glinert 指出,就連耶穌及其門徒,也是口操同屬閃語系的亞拉姆語(Aramaic)--當時通行於近東巴比倫地區的語言--雖然他們必定受過希伯來文經學訓練。

驟看流徒的猶太人已將上帝的語言拋諸腦後,的確,自公元 200 年左右,希伯來文已不復為通用口語(lingua franca),但猶太人並無停止使用,主流意見長期奉為神聖語言,僅用於法律與宗教場合,而中世紀亦有不少「希伯來語運動」,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希伯來文,例如在 10 世紀至 13 世紀的希伯來文藝黃金時代,西班牙猶太裔詩人 Solomon ibn Gabirol(西班牙首位哲學家)和 Judah Halevi 便以希伯來文創作不少世俗詩,打破雅俗藩籬。事實上,希伯來文亦通用於各式猶太文獻,包括科學、醫藥、貿易等範疇。

現代希伯來語之父:本耶胡達。 圖片來源:路透社
現代希伯來語之父:本耶胡達。 圖片來源:路透社

人說:要有希伯來文!

不過分歧繼續存在。18 世紀猶太啟蒙運動(Haskalah)興起,不少思想家立意「解放」希伯來文,然而礙於褻瀆指控及詞彙不足,早期並無起色,連當時錫安教領袖 Theodor Herzl 所謂「復國」,也是指一個講德語的猶太人國家。直至 19 世紀末現代希伯來語誕生,逐步推廣之下,終才成為以色列的官方語言。

現代希伯來語之父本耶胡達(Eliezer Ben-Yehuda)原籍立陶宛,由於心繫不存在的祖國,1881 年一家移居耶路撒冷,並開始語言復興大計:編纂 16 冊希伯來文字典,加添大量新字;創辦希伯來文報紙「哈哲維報」(HaZvi);成立希伯來語委員會前身,向巴勒斯坦地區倡議使用希伯來語為教學語言。更甚,本耶胡達胞女 Dola Ben‑Yehuda Wittmann 在訪問中憶述,父親不准她參加任何舞會,以防無意中學到意第緒語或阿拉伯話。

19 世紀 20 世紀交界,首份現代希伯來語報紙「哈哲維報」頭版。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 世紀 20 世紀交界,首份現代希伯來語報紙「哈哲維報」頭版。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現代版本接通古今

希伯來語作為口語得以復興,當然非由一人之力成就。本耶胡達的貢獻在於將希伯來文現代化及經濟化,降低成本方便推廣,其後復興工程便由錫安教接手。20 世紀初期,猶太人國族情緒高漲,不少錫安派人士早在歐洲通過刊物習得現代希伯來文,認為現代希伯來文才是以色列正統語言,對意第緒語及其他猶太人使用的外來語種相當排斥。1922 年巴勒斯坦交由英國託管,殖民政府承認希伯來語為官方語言並資助相關學校。至此,在其他猶太語種受打壓之下,希伯來語終於正式光復母語地位。

希伯來文面世至今已有 3,000 餘年,新希伯來語與古希伯來語相隔之久,假如摩西與耶穌重臨今日的以色列,還能與現代人順利溝通嗎?Lewis Glinert 認為可以。他解釋,現代希伯來語主要借助於古語,詞彙和句子結構基本上無異於 3,000 年前的用法,純粹融入了精簡的歐化語法,只要給摩西一本字典,習慣一下口音,他就聽得懂特拉維夫路人的問候--或者還可與拉比在會堂討論摩西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