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錢能買來軟實力?

A+A-
2011 年中國政府在美國紐約廣場買下廣告時段,播放中國國家形象片,每日播放共 300 次,為期近一月。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1 年中國政府在美國紐約廣場買下廣告時段,播放中國國家形象片,每日播放共 300 次,為期近一月。 圖片來源:新華社

紐約時代廣場,大賣簡體字廣告,鮮紅的背景,大刺刺的黃字,彷如在高貴西餐廳上捧出一碟「蕃茄炒蛋」。還有誰能做出如此厚顏的事?中國人稱之為輸出軟實力。但錢真的能買來軟實力嗎?日前政經雜誌「經濟學人」以「Buying love」為題,深入報道中國嘗試買起軟實力之道。

photo文章首先指出,中國共產黨大力推廣的「軟實力」概念,是借用了 90 年代美國學者 Joseph Nye 所造的詞彙。Nye 提出「硬實力」已不足以影響世界,還需要軟實力之吸引力。中國認為即使已在其他國家建設大量基建,或能取得他國政府支持,但仍屬於所謂「硬實力」,故自覺中國應發展軟實力。在 2007 年中共十七大報告中,中國領導人胡錦濤第一次在全黨代表大會使用軟實力這名詞,並且由繼位人習近平繼續發揚光大,軟實力是「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元素。

據 Nye 的理論,一國的軟實力可來自三方面:政治價值、文化及外交政策。中國除了吹噓結合威權政體與自由經濟的「中國模式」,更開始著重宣揚文化以增強軟實力。曾被毛澤東批評為封建思想的儒家學說,現在則被拿來宣揚和諧理念。自 2004 年中國於世界各地建立了 500 多間「孔子學院」,提供語文班、劇團、烹飪班等活動來推廣中國文化,不少是落地在大學校園。除此以外,一些傳統習俗也是可供消費的工具,如中國政府今年便在世界各地資助舉辦 2,000 多項農曆新年節目活動。

其次是在媒體下功夫,爭取話語權。在 2009-2011 年期間,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增設了近 40 多個外國派駐機構,使總數達到 162 個。同期新華社駐外記者數量增加了一倍。中央電視台的中國環球電視網於 2016 年 12 月啟播,提供 6 條外語頻道,呼應習近平早前提出的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國際話語權、講中國故事的要求。此外,私人企業亦努力爭取平台推銷中國故事,如親官方媒體澎湃新聞花費 3,000 萬人民幣開設免費英語網站「第六聲」,以英語講「中國故事」;阿里巴巴則以 20 億港元收香港英語報章南華早報。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孔子學院「10 周年暨孔子學院日」活動。 圖片來源: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孔子學院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孔子學院「10 周年暨孔子學院日」活動。 圖片來源: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孔子學院

然而,Nye 在提出軟實力理論時,他認為軟實力不能由政府刻意製造,美國的軟實力成功之道在於其公民社會,荷里活與流行文化都是由公民社會自然而生。中國政府正正不信任公民社會,由不自由的政府主導的結果,反而是更容易損害中國形象。例如加拿大多倫多公校教育局 2014 年便通過決議,終止與中國合作開設孔子學院,因教育局認為孔子學院受到了中共的直接控制,恐其教材會對學生「洗腦」。

據公關公司 Portland 2015 年的軟實力報告,中國在 30 個國家之中排在榜尾,2016 年則「進步」至尾三,顯示受訪者對中國的觀感還是極差。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在習近平上任前一年,近半數的美國人對中國抱有正面印象,但到了 2016 年末,已降至 38%。中國政府大擲金錢,似乎買不了多少面子。

文章指出,中國的軟實力策略也不是全無成果,如在非洲的受訪者對中國的好感一般較其他地區高一點,因中國在當地的投資帶動了經濟增長;而各地的年輕人也會長輩對中國多一點好感。其又提及,中國在建立軟實力方面,還有一點優勢是目前中國在疆界之外並無殖民歷史,在近 40 年內也沒有對外戰爭,中國領導層亦相對穩定。話雖如此,只要中國一日戒不掉財大氣粗,還在說「要不是我中國……」的時候,中國永遠買不到一樣東西,就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