搵嘢搵不到,到底點算好?

A+A-
key
古惑的匙。

正當你準備就緒,打算拿起鎖匙出門時,才驚覺鎖匙不在平常擺放的位置——它失蹤了。人永遠有尋找「失物」的時候,東張西望也毫無用處。搵嘢搵不到,到底點算好?或可參考紐約時報所整理的專家意見,讓你快快找回失落之物。

勿回頭

常見的陷阱之一是重覆搜尋已搜索過的地方。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生 Corbin A. Cunningham 研究關於人的習慣處理方式(如排除不相關資訊)如何影響視覺搜索效率。他建議先徹底搜尋某一地方,才轉移搜尋其他位置,以免之後在同一地方浪費時間;假如已徹底搜尋過,便不要再回頭。

集中在雜亂位置

蘇格蘭亞伯丁大學的研究顯示,人在視覺搜索的實驗中,往往花費相若的時間在較難及較易的地方上。實驗要實驗對象在一堆右落的斜線中,找出有否一條左上 45 度的斜線。研究從觀察受驗者的眼球活動中,發現即使在較易的區域,他們卻不能有效率地檢視圖案,反而作出多餘的眼球移動。研究員 Anna Nowakowska 稱:「最有效率的方法是,別在你不用搜索的地方搜索。」舉例說,假如你找不到鎖匙,應集中在最雜亂的位置尋找。

重構影像

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心理學教授 Irene Kan 則專門研究記憶與認知力,她認為搵嘢的關鍵是於腦中嘗試重組最後一次看見物品時的影像,回想當時是何時和何地、正在做甚麼,或當時感覺如何。這方法稱為「環境恢復」(context reinstatement),或有助重新憶起以為遺忘了的記憶。假如你有同輩幫助搜尋,對方應使用開放式問題協助回憶,如「上一次是何時見到的?」而避免使用引導式問題,如「上次是在車上見到的嗎?」

防範於未不見

專門研究記憶失調的曼哈頓 Lenox Hill 醫院神經科醫生 Gayatri Devi 表示,避免失物的最佳方法固然是有手尾,習慣把物件放在同一位置。但有時之所以遍尋不獲,或正是因為希望存放在更安全和私隱的地方,結果不久後卻忘記了,故此對於這些「重要」的物件便應格外留神。

此外,人際關係作家 April Masini 則建議,一些重要但細小的物件,如門匙、車匙,可用較鮮艷的鎖匙扣,手機則保持開啟鈴聲,方便尋找。市面上也有智能鎖匙牌,細小輕巧,利用手機應用程式可探測出確實位置。

梅菲定律(Murphy’s Law)說「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也許「凡是會遺失的東西必定會遺失」,自己的東西不見了,不用著急,慢慢找定會找出來,除非像選舉事務處的那兩部載有選民資料又巧合遺失的電腦,就另作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