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教觀念如何影響西方?

A+A-
zoroastrian temple
伊朗祆教寺廟。祆教又稱瑣羅亞斯德教、白頭教、拜火教(蔑稱)。

祆教源於波斯,相傳 3,500 年前由祭司瑣羅亞斯德(Zoroaster)--或譯查拉圖斯特拉(Zarathustra)--創立,今日猶有小量信眾。雖然祆教業已息微,但其教義深刻影響世界三大宗教,乃至滲透西方文化思維,歷年更衍生出不少文化符號。沒有瑣羅亞斯德,就未必有天堂、魔鬼和天星小輪

ZOROASTER
波斯先知瑣羅亞斯德約於 3,500 年前創立祆教,是為世上首個一神論宗教。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祆教又稱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發源於公元前 1500 年至 1000 年之間,此前波斯人信奉伊朗-雅利安(Irano-Aryan)的多神教,相當於印度-雅利安(Indo-Aryan)的婆羅門教,兩者均著重階級觀念,講究祭祀儀式,瑣羅亞斯德雖身為祭司,但不滿於階級制度,又反對以動物祭祀,他提倡奉智慧之神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為主神,以二元論解釋世界,倡議自由意志,並建立史上首個一神教(monotheism)。

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 550 年至 330 年)期間,祆教成為國教,教義隨之影響巴比倫的猶太信仰及古希臘的哲學發展。例如,除了一神論外,善與惡、光明與黑暗、永生與死亡、天堂與地獄等二元論便滲透了猶太教以及後來的耶教和伊斯蘭教。在創造神馬茲達之下,不朽聖靈(Amesha Spenta)總括 6 種神聖(善靈、真理、虔敬、權威、完美、不滅),與惡神阿里曼(Ahriman)永恆對抗。人類憑藉自由意志選擇善惡,同時亦須承擔後果,決定日後上天堂或地獄;直至善神凱旋,末日審判來臨,所有靈魂均可辟除罪惡,最終成為至善狀態(Fravashi)。種種宗教元素均或多或少見於各亞伯拉罕信仰(Abrahamic faiths)。

阿契美尼德王朝國力鼎峰之時,一度入侵希臘,連帶傳入祆教觀念,重塑了古希臘哲學。不少學者指出,古希臘向來是神本社會,認定人類命運不由自主,只能聽任於諸神的喜怒善惡,但自接觸波斯宗教與哲學後,古希臘人開始轉而相信命運自主,發展出人本思想,並隔代啟發了文藝復興思潮。故此瑣羅亞斯德出現在拉斐爾畫作「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中,也就不足為奇。

iran
現今伊朗中部的祆教徒聚居遺址。

除宗教哲學影響外,祆教亦融入於不少文化符號之中。例如,但丁的「神曲」就被指與祆教典籍「維拉夫夢遊記」(Book of Arda Viraf)內容不謀而合,引起學界對兩者關係的臆測;而伏爾泰(Voltaire)則寫過一本以祆教為主題的小說「札第格」(Zadig, or The Book of Fate),講述同名的巴比倫哲學家為娶公主排除萬難的故事;德國文學家歌德在「西東詩集」(West-East Divan)載有祆教專門章節;尼采著有「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Thus Spoke Zarathustra)--雖然內容與祆教毫無關連,甚至衝突;「Queen」樂團主音、英國搖滾歌手 Freddie Mercury 常以祆教出身為傲。

祆教信奉馬茲達為唯一真神。創造神亦是至善之神。
祆教信奉馬茲達為唯一真神。創造神亦是至善之神。

自薩珊王朝(公元 224 年至 651 年)沒落,阿拉伯帝國攻克波斯,祆教被蔑稱為拜火教,逐漸被伊斯蘭信仰吸收,其餘如猶太人各處流散,遷入中亞、印度、中國等地,其後又因蒙古人及鄂圖曼帝國入侵,祆教進一步衰亡,至今全球信徒不到 20 萬人,但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中心思想,由莫札特的「魔笛」(Magic Flute)到今日的「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依然歷久不衰。比伊甸園更古老的善惡樹,原來第一棵種在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