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但又瘦又好體能的動物

A+A-

shutterstock_214066240

人類為了 keep fit 總是吃盡苦頭。跑馬拉松前要苦操幾個月,婚宴等大日子前要戒口幾個月……但在動物王國中,你要苦操戒口用血汗換來的成果,牠們悠悠然照吃照 chill 同樣能從容得到

以白頰黑雁(barnacle goose)為例,每到遷徙月份牠們就要無間斷直飛 3,000 公里,是全馬距離的 70 倍有餘,但遷徙季節以外的日子牠們只管吃睡,不知體能訓練為何物。羅漢普頓大學的環境生理學家 Lewis Halsey 說:「基本上牠們只是坐在水上狂食。」關於人類要如何減重保持健康已是老課題,但直至最近科學家才開始研究動物瘦底之謎,究竟牠們是否和人類一樣需要運動練就體能,還是另有捷徑?

白頰黑雁
白頰黑雁如何練體能?

人們總是不免陷入錯誤前設,以為動物因長期為捕獵與逃命奔走,才能一直處於體能最佳狀態。Halsey 最近就在國際學術期刊動物生態學發文「Do animals exercise to keep fit?」,指出這種謬誤。

以被圈養的家貓為例,牠們大多在狹小的人類居所閒逛度日,無所事事,但即使是最懶的貓,遇到危機時(例如被狗隻入侵地盤),其爆發力之優秀大概連保特都黯然失色。無論養尊處優多久,似乎都無損牠們天生的敏捷。就如每年都要冬眠幾個月的黑熊與棕熊,昏睡多時出關後肌肉仍能強健如初。

而白頰黑雁超群之處是,牠不單能安坐保持體態,更能從中發展出更強壯的心臟和飛行肌肉,讓牠挺過歷時足足兩天的飛行遷徙。總而言之,對這些動物而言,運動並不是維持體重更不是養成體能的關鍵。

那麼關鍵是甚麼?據科學家觀察,是季節的變化。動物身體會作出變化,以適應隨轉季而來的挑戰。對黑熊與棕熊來說,氣溫下降或糧食不足,就是提醒牠們大量釋放保護肌肉的化合物到血液中的訊號。曾有實驗將老鼠肌肉組織浸泡於冬眠熊的血液中,結果肌肉流失比浸泡在普通熊的血液中少 40%。對其他鳥類來說,提示訊號則是日照時間的改變。另一環境生理學家 Chris Guglielmo 發現屬於候鳥的黃腰白喉林鶯(yellow-rumped warblers),會根據日照時長造成肌肉中被激發的基因幾百種改變:「我們不需要給牠們訓練來適應 6 至 10 小時的長途飛行。」只要有合規律的日照改變,牠們隨時都能飛 10 小時

可惜人類祖先的生活已註定我們只能靠運動來維持健美的體魄。與動物不同的是,人類的食物來源總是難以預料,由於糧食有限,他們只能保存最少的肌肉組織減少消耗熱量——每 1 公斤肌肉每天會代謝 10 至 15 卡路里,代價十分昂貴,因此人類的生理進化成根據食物攝取量決定體重與肌肉的模式。

哈佛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 Daniel Lieberman 指,原始的求生需要將人類培養成耐力運動員,在圍捕獵物的過程中練成持久的體力。不過,這些都需要經過運動訓練出來,否則我們很快會退化成「一嚿飯」。

養過倉鼠的人都知道,倉鼠愛跑。事實上不論家養抑或野生,囓齒動物都以跑步為樂,腦化學實驗顯示多巴胺系統令牠們熱愛跑步。對人類來說,健美曾經是進化過程中的奢侈品,對鼠類來說除了能幫牠們躲避捕食者,也是獲取快感的途徑。如果你也是個馬拉松選手或急需操 fit,暫時忘掉候鳥和熊,想想老鼠,享受 dopamine high 吧。